7月14日上午,德城區工人文化宮托管教室內,由德城區總工會主辦的職工子女暑期托管班正式開班。40名小朋友正在專注地完成作業,遇到難題時,身旁的工作人員會立即俯身指導。“孩子從一年級就在這里參加托管了。”職工李先生開心地告訴記者,“課程設置一年比一年豐富,孩子特別喜歡,家長上班也更安心了。”
為有效緩解暑期家長看護難題,今年,德城區探索“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協同育人”托管服務模式,通過多方聯動、課程優化、資源整合,讓素質教育從課堂延伸到暑期,實現從“看護”到“育人”轉變,實現托有保障、管有質量、學有收獲,有效保障孩子健康成長。
多方聯動 托穩民生需求
走進新湖街道南龍社區暑期托管班,空調、投影儀、移動黑板、文具等設施應有盡有,志愿者早早來到這里等候孩子們的到來,為他們提供課業輔導等公益服務。像這樣的畫面在該區30余個托管點每天都在上演。
“以前孩子在家寫作業總拖拉,現在有老師輔導效率提高了,還能結交新朋友,對她的成長大有益處。”居民王女士每年暑假前都會來社區報名。
為確保托管服務高質高效,今年6月份,社區提早制定《暑期托管志愿服務方案》,明確活動起止時間、地點、流程等內容,細化責任分工,強化過程管理。發動社區工作者、熱心群眾等多支力量,線上轉發《歡迎參與暑期托管志愿服務的倡議書》,線下深入居民家中摸底調查,形成活動需求清單。各鎮街廣泛鏈接轄區企事業單位、社工機構、高校等資源,選配精干人員,組建托管志愿服務師資庫,實現就近就便托管。
多元課程 托起快樂暑假
“我知道,家風是‘誠實守信’!”8歲的張珺淏話音剛落,其他小朋友也爭先恐后地分享起來:“爺爺教我要尊老愛幼”“媽媽說要樂于助人”……在尉暑社區托管班的課堂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家風課正在進行,孩子們積極發言,氣氛十分活躍。這是今年我區公益托管服務融入素質教育的創新實踐。
暑期托管,不僅要解決有人看的問題,還要做到有收獲。德城區精心設計了科普教育、硬筆書法、科學運動等近20種課程,著力打造“五育融合”暑期成長樂園。“小小黨史講解員”活動中,30余名青少年經過系統培訓成為紅色文化傳播者,通過沉浸式學習厚植家國情懷;STEM課堂上,孩子們動手完成機器人編程等項目,在探索科技奧秘中培養創新思維與跨學科素養;非遺工坊里,剪紙、泥塑等傳統技藝的傳承教學,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審美創造力,更建立起文化認同的深層鏈接。這些特色課程生動詮釋了公益托管項目“五育并舉”的素質教育理念——通過紅色鑄魂、科創啟智、文化潤心,構建起立體化育人矩陣,讓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既有溫度更有深度。
多維施策 托育健康成長
暑期托管不僅要托起時間,更要托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安全。“畫出你最近的煩惱”“寫給未來自己一封信”……在南龍社區的心理輔導課上,專業心理教師通過藝術表達等方式,幫助孩子們疏導情緒。社區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托管服務的重要內容,通過心理教師駐點、定期心理篩查等方式,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個性化心理輔導。
各托管點還通過多種形式,全面提升孩子們的自護能力。“安全體驗營”里,十幾名小學生在模擬場景中學習急救技能;“防溺水課堂”通過案例分析、有獎問答等環節,讓孩子們了解身邊的危險,掌握“六不一會”防溺水知識。
從單純看護到全面育人,從被動管理到主動發展,德城區的暑期托管服務實現了質的飛躍。正如德城區委社工部副部長李曉晴所說:“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暑期收獲成長,讓教育的美好始終在線。”如今,這場關于教育的溫暖接力仍在繼續,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全面發展的藍天。
(王曉凌)
(報料平臺:“齊魯壹點”客戶端,或微信小程序“壹點幫辦”;新聞熱線:0534—2600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