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加一個網上認識的‘趙老師’,他說可以幫我買便宜東西!”一個早晨,徐匯區長橋街道園南一村居委會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小區內84歲的獨居老人陳奶奶。老人提出要居委會干部幫忙添加“趙老師”的微信,理由是“購物能打折”。
這一異常請求立刻引起居委會干部尤永敏和陳嘉偉的警覺。兩人一邊和老人聊天了解情況,一邊第一時間聯系了轄區社區民警唐佳斌。接警后,唐佳斌迅速趕往老人家中。抵達時,他發現陳奶奶正準備將1180元匯入一個陌生賬戶,他當即接過手機中止操作,并刪除拉黑了涉詐微信賬號,成功避免了經濟損失。
老人聊天界面
在隨后的溝通中,陳奶奶表示,她是在抖音上刷視頻時認識的“趙老師”,對方自稱可以幫助老人以低價購買生活用品。經過民警核查,抖音上的“趙老師”和微信上的并非同一人,明顯是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
但陳奶奶起初仍半信半疑。唐佳斌警官靈機一動,現場將自己的抖音昵稱改為“趙老師小助理”,還更換了頭像,親自演示騙子常用的伎倆和操作路徑。通過這樣的“反詐情景劇”,陳奶奶終于醒悟:“原來真的是騙我的!”并表示以后不會再輕信陌生人,也不會隨意添加微信聯系人。
為筑牢反詐“防火墻”,唐佳斌為陳奶奶安裝了“金護反詐”app,并詳細講解了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法。他還第一時間通知了老人的家屬,提醒加強日常陪伴和安全防范。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老年群體因信息不對稱和防范意識薄弱,成為高發對象。此次園南一村居委會和派出所的緊密配合,成功挽回老人損失,也為社區防范詐騙樹立了典范。
記者:沈藝飛
編輯:孫清渠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上觀號作者:徐匯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