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文章結尾
前言
誰能想到當年那個被梅蘭芳大師親自握手稱贊、被周總理點名表揚的京劇新星,會在最風光的時候帶著整個團隊"叛逃"美國?
更諷刺的是這個當年喊著"在美國刷盤子都比中國強"的女人,如今80多歲卻悄悄回國養老了,齊淑芳這個名字,在中國京劇界就像個燙手的山芋,有人罵她忘恩負義,也有人佩服她敢作敢當。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個京劇名角到底經歷了什么,能讓30多個演員跟著她一起"跑路",又在國外混得怎么樣,最后為啥又灰溜溜地回來了?
"天之驕女"的戲劇人生:從京劇世家到國家罪人
齊淑芳這輩子就像她唱的戲一樣跌宕起伏,她出生在京劇世家,從小就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16歲就給毛主席表演,后來又在《智取威虎山》里演活了一個"小常寶",火遍大江南北。
那時候的她要多風光有多風光,連周總理和鄧公都親自批準她出國演出,按理說這么個前途無量的角兒,應該感恩戴德才對,誰能想到1980年代那次赴美演出,直接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嶺。
當時美國觀眾確實挺捧場,演出場場爆滿,站票都能炒出高價,可誰能想到就在大家等著他們凱旋歸來的時候,齊淑芳帶著30多號人突然宣布“我們不回去了!”
而她的理由是要"在美國傳播中國文化",這話說得漂亮,可國內直接就炸鍋了,上海京劇院差點沒氣死,培養這么多年的臺柱子全跑了。
她老公龔國泰更慘,連句分手都沒說就被扔在國內,后來聽說精神都出問題了,最氣人的是,這幫人為了留在美國,什么臟活累活都干,齊淑芳自己都去餐館刷過盤子,結果她還跟人說"在美國刷盤子都比國內強",這話傳回國內,老百姓聽了能不罵街嗎?
其實現在想想,齊淑芳這事也不能全怪她,那會兒正好趕上改革開放初期,咱們這確實窮,一個月工資可能還不如美國刷兩天盤子賺得多。
再加上當時中美文化差異太大,很多藝術家都覺得在國外更能施展才華,這些年不是常有明星移民,國外購買豪宅的新聞嗎?
雖然性質不一樣,但都說明一個問題,藝術家也是人,也得吃飯,面對那么大的收入差距,難免會動心思。
但問題是你齊淑芳是國家公派出去的啊,國家花錢培養你,送你出國長臉,結果你一去不回,這事擱哪個年代都說不過去。
美國夢碎?從街頭賣藝到百老匯的艱難逆襲
剛在美國落腳那會兒,齊淑芳這幫人過得那叫一個慘,語言不通就算了,京劇這玩意兒老美根本看不懂,剛開始還能靠華人圈子接濟,后來沒辦法只能上街賣藝。
想象一下一群在國內受人尊敬的藝術家,現在要在大馬路上翻跟頭給人看,還得指望路人施舍幾個硬幣,這落差也太大了。
最慘的時候團里有人去掃廁所,有人去后廚洗碗,齊淑芳自己也承認,那會兒確實說過"刷盤子都比國內強"這種話,現在回頭看,這話雖然難聽,但確實是實話。
當時中國普通工人的工資可能就幾十塊錢,而在美國刷盤子一個月能賺上千美元,這差距擱誰不心動?
轉機出現在遇到華裔鋼琴家殷承宗之后,這位老哥也是熱心腸,看同胞混得這么慘,就出錢幫他們重新組團,還幫忙搞定了綠卡。
有了靠山后齊淑芳又開始折騰了,她把京劇改得“親媽”都不認識,又是加芭蕾動作,又是用英文唱戲,純粹的傳統京劇硬是被她改成了"四不像"。
不過還真別說,老美真吃這套,慢慢地還真打開市場了,最風光的時候每個月能巡演十幾個城市,后來還得了什么"美國傳統藝術最高成就獎"。
而消息傳回我們國內,同行看了直搖頭,說她把國粹糟蹋了,為了討好外國人連老祖宗的東西都不要了。
這事讓我想起這兩年馬斯克收購了一個社交平臺后亂改功能被網友罵的事,其實文化輸出都這樣,要想讓外國人接受,總得做出點妥協。
就像現在TikTok在美國火得不行,不也是因為把短改得符合美國人口味嗎?齊淑芳的問題在于,她改得太過了,把京劇最精髓的東西都改沒了。
不過話說回來,要不是這么改,可能連生存都成問題,藝術家的清高在現實面前,有時候真的一文不值。
晚年歸國:是落葉歸根還是回來占便宜?
誰都沒想到當年那個信誓旦旦說"永不回國"的齊淑芳,老了之后居然悄悄跑回上海定居了,這事一出網上又炸了,有人說她這是在美國混不下去了,有人說她是想回來享受國內的養老福利,反正說什么的都有。
不過看她這幾年確實挺低調的,就是教教學生,偶爾參加個文化交流活動,對于當年的事絕口不提,倒是她那個前夫龔國泰比較慘,聽說一直沒再婚,到現在提起這事還難受。
說實話齊淑芳這事放在今天看特別有意思,大家看現在多少明星、有錢人都把孩子生在美國,自己拿綠卡,但生意照樣在國內做,錢照樣在國內賺。
跟齊淑芳當年比起來,這些人精明多了,兩頭便宜都占,齊淑芳錯就錯在太實在,把話說得太絕,要是當年留個后路,現在也不至于這么尷尬。
話又說回來,現在中國發展得這么好,那些早年跑出去的,很多都后悔了,現在有些硅谷工程師想回國發展人工智能,結果發現國內根本不缺人才了,時代早就變了,當年為了刷盤子跑出去的人,現在回來發現一些一線城市連刷盤子都要本科學歷了。
藝術無國界,但藝術家有祖國
齊淑芳這出人生大戲,演到現在也算落幕了,你說她錯了嗎?站在國家角度,公派出去不回來確實不地道,但站在個人角度,追求更好的生活也無可厚非。
這事最諷刺的地方在于,當年她為了"更好的生活"跑去美國刷盤子,現在中國普通工人的工資都比美國某些地方高了,有人說美國賺的是美元,那在美國花的也是美元,甚至還不如待在我們這呢。
歷史就是這么愛開玩笑,當年哭著喊著要出去的人,現在不少都想著怎么回來,齊淑芳的故事給所有人提了個醒,藝術可以沒有國界,但藝術家永遠有自己的根。
那些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人,遲早會發現,最圓的月亮,永遠掛在故鄉的夜空。
參考資料:
快懂百科《齊淑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