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暑多夾濕”,夏天的熱邪常帶著濕氣一起侵襲人體,就像蒸桑拿時又悶又熱,身體最容易出這3種問題:
氣被耗傷:暑熱耗體內的正氣,導致乏力、氣短、懶得動(疲勞綜合征多因此起);
濕邪困脾:濕氣把脾胃捆住,消化功能變差,出現沒胃口、大便黏、腹脹(脾胃弱了,血糖也容易波動);
氣陰兩虛:暑熱耗氣又耗津液,導致口干、尿黃,卻不想喝水(糖尿病患者夏天血糖升高常與此有關)。
這三種問題纏在一起,人就會又累又脹又虛,光靠吹空調、喝冷飲根本解決不了,反而會讓濕邪更重。那有什么辦法可以同時應對“暑、濕、虛”,全方位調理呢?
今天,邀請糖尿病專家楊小紅主任來分享一個方子——清暑益氣湯,出自《內外傷辨惑論?暑傷胃氣論》,是由金元名醫李東垣所創,有補氣生津液,兼有清暑熱的良好功效。
楊小紅主任表示這個方劑的藥材雖然看似多,實則分工明確,4 組藥各有側重:
一、補回被暑熱耗掉的氣
黃芪能升提正氣,讓渾身乏力的感覺減輕;人參補元氣,專門針對累到不想動、說話都沒勁兒的人;白術健脾益氣,幫脾胃“重新開工”;炙甘草調和諸藥,還能增強補氣效果。
二、除掉纏人的濕氣
蒼術能燥濕健脾,讓黏膩的濕氣減少;陳皮、青皮理氣寬中,緩解濕氣導致的腹脹、沒胃口;六曲能消食化積,幫脾胃把吃進去的食物消化掉;澤瀉能把多余的濕氣通過尿液排出去。
三、清走暑熱,讓身體“涼下來”
升麻和葛根能升清降濁,把暑熱往上引、從體表散出去,還能緩解口干舌燥;黃柏苦寒,能清掉體內的濕熱,尤其適合夏天小便黃、尿道有點熱的人。
四、補回被耗掉的津液
麥冬能潤肺生津,緩解口干卻不想喝水的問題;五味子酸澀,能鎖住津液,不讓補進去的水白白流失;當歸能養血,讓氣血更充足,避免暑熱傷血導致的頭暈、臉色差。
那為什么說這個方子可以調理糖尿病和疲勞綜合征呢?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夏天容易出現血糖升高、口干多飲、乏力、沒胃口,這是因為“脾虛濕阻+氣陰兩虛”。
方劑中的白術、蒼術能健脾祛濕,減少糖分堆積;黃芪、人參補元氣,改善乏力;麥冬、五味子養陰,緩解口干多尿,從整體調理身體,輔助穩定血糖。
2.疲勞綜合征
總覺得累,早上起不來,白天沒精神,到了下午更嚴重,還伴有沒胃口、大便黏,這是典型的“暑濕耗氣”。
方劑中的補氣藥能幫身體“充電”,祛濕藥能除掉“黏膩感”,清暑藥能緩解煩躁,堅持用一段時間,會覺得渾身輕快,干活也有勁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