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高瑞瑞 陳琳輝)7月20日(本周日)進入初伏,一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即將到來。“‘三伏灸’是中醫‘天灸’療法的一種,也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外治療法?!?月18日,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門診部美容中醫科主治醫師蔡麗潔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該科室將于7月20日推出中醫傳統特色療法“三伏灸”。
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美容中醫科正在為患者進行“三伏灸”治療。受訪者供圖
蔡麗潔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三伏灸指的是艾灸,艾葉燃燒時釋放的藥用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作用,配合特定穴位刺激,可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達到“治未病”的效果?,F代研究也證實,三伏灸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環。
通常的三伏灸更適合于虛寒體質和寒證病的保健與治療,為擴大其適應證范圍,并提高療效,該科室團隊根據多年經驗,研究制定了個性化、復合灸模式,即“個性化辨證穴位敷藥灸”。
“美容中醫科的‘個性化辨證穴位敷藥灸’,每一位患者都需要醫生詳細的診察后辯證,再開具詳細的個性化三伏灸處方(含穴位、中藥膏貼、灸法、療程等)。其中適宜寒熱虛實體質的貼敷中藥粉是我們的‘秘密武器’,再結合體質辯證開具不同穴位處方在三伏天期間灸療,減少陰虛燥熱、血熱火旺等體質的人群因一般的灸法可能不適應,而造成燥熱等副作用。先敷藥再施以艾灸方式,能充分調動經脈氣血,融合‘辨證選穴’‘中藥貼敷’與‘艾灸’三重效應,從而更好地發揮通行氣血、調和陰陽的整體作用?!?/p>
蔡麗潔醫生認為,“三伏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不僅是一種治療方法,更是一種順應天時的養生之道。”蔡麗潔提醒,艾灸治療完4小時后才能洗澡;灸后應注意保暖、防風寒,忌淋雨;灸后兩天不吃生冷冰涼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熬夜、多喝溫水,如果有上火癥狀,可喝綠豆薏米湯或菊花茶;灸后如有口渴、便秘等不適,可喝蜂蜜水、麥冬石斛茶等緩解,同時向醫生反饋給予居家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