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顛覆音樂產業?一支名為"絲絨黃昏"的虛擬樂隊憑借AI創作歌曲登上流媒體榜單,引發行業對版權和就業的激烈爭議。
AI生成樂隊席卷流媒體平臺
據CNBC報道,迷幻搖滾樂隊"絲絨黃昏"(The Velvet Sundown)在Spotify上月聽眾已突破100萬,每月流媒體收入達3.4萬美元。這支樂隊近期被證實主要由人工智能創作——其成員形象異完美,歌曲標題如《風中塵埃》也帶有明顯算法生成痕跡。
Spotify上的樂隊簡介現已澄清:"這是一個由人類創意主導的合成音樂項目,在人工智能支持下完成作曲、演唱和視覺呈現。這不是騙局,而是一面鏡子,旨在挑戰AI時代的創作邊界與音樂未來。"
行業怒斥"沒有靈魂",專家警告只是開始
利物浦表演藝術學院音樂產業課程負責人基思·馬林指出:"AI音樂正在引發全行業震蕩,尤其是版權和流媒體平臺責任問題。"索尼、環球、華納三大唱片公司已對Suno和Udio等AI音樂平臺提起訴訟,指控其大規模侵犯版權。
赫倫藝術與設計學院音樂技術教授杰森·帕拉馬拉評價:"絲絨黃昏的作品質量遠超以往AI音樂,已能創作結構完整的歌曲,包含主歌、副歌和橋段。"他警告這只是冰山一角——Suno和Udio等平臺已實現零門檻創作,用戶可免費生成數百首歌曲,高級訂閱僅需30美元/月。
法國流媒體平臺Deezer今年4月數據顯示,其平臺18%的新上傳歌曲為純AI生成。更令人擔憂的是,"黑暗鄉村"音樂人Aventhis等60萬月聽眾的"藝人"也被證實使用AI生成聲音和樂器。
真人音樂人陷入生存危機
25歲的英國獨立歌手蒂莉·路易絲擁有數百萬流媒體播放量,卻仍需全職工作維持生計。"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樂隊獲得如此多關注,這太令人沮喪了。"她無奈表示。
音樂教育界已開始調整課程,教授學生利用AI增強創作而非對抗技術。格萊美獲獎制作人蒂姆巴蘭甚至推出AI娛樂公司Stage Zero,打造虛擬流行偶像。"這將創造完全不同的產業模式,我們尚無法預測最終形態。"帕拉馬拉坦言。
消費者權益與資本博弈
知名音樂評論家安東尼·凡塔諾批評:"AI音樂堵塞社交媒體算法,阻礙人與人的真實連接。這只是貪婪資本驅逐真人藝術家的工具。"美國音樂家聯合會主席蒂諾·加利亞爾迪呼吁:"同意、署名和報酬是AI發展的前提,流媒體平臺的透明度是保障音樂人 livelihood的基礎,否則就是盜竊。"
目前Spotify尚未回應關于AI內容檢測和標注政策的詢問,但行業普遍認為,一場關于創作權與技術邊界的戰爭已全面打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