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井岡,蒼翠如黛;紅歌嘹亮,青春飛揚。7月17日至18日,由江西工人報社聯合大江網、江西國際傳播中心、江西廣播電視臺旅游頻率主辦,江西省總工會井岡山職工教育培訓中心協辦的“跟著紅歌游江西”系列活動第三站走進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通過紅歌學唱、紅色研學等形式,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活動特邀經典紅歌《井岡山下種南瓜》詞作者孫海浪、紅軍后代江滿鳳等嘉賓,與20余名青少年共同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音樂之旅。
孫海浪教同學們唱《井岡山下種南瓜》。
跨越半個世紀的紅歌合唱
蒼松翠柏在微風中低語,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17日下午,在莊嚴肅穆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南昌市珠市學校教育集團水廠路校區五年級學生熊睿琳細心地數著臺階:“1、2、3……老師,一共有49級!”“是的,這象征著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講解員的話讓大家恍然大悟。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同學們認真聽講解員老師講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領隊老師康婷發現,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此刻都格外安靜,“連年齡最小的孩子都站得筆直,眼睛里閃著光”。
江滿鳳和學生代表合唱《映山紅》。
在南山公園火炬廣場,同學們被“星火相傳”的巨型火炬雕塑所吸引。“這個雕塑基座高2.7米,火炬高34米。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兩只手握著火炬嗎?”講解員老師剛提完問,南昌市站前路學校教育集團云海路校區三年級學生龔淼桐搶答道:“兩只手能握得更穩!”“沒錯,而且這是兩只不一樣的手,大手和小手一起托舉著火炬,象征著革命精神薪火相傳。”聽完講解員老師講解,大家若有所思地點頭。
最令人動容的環節出現在刻有《井岡山下種南瓜》歌詞的石碑前。“小鋤頭喲手中拿,手里格手中拿呀,井岡山下種南瓜……”83歲的詞作者孫海浪不辭辛勞、不畏酷暑,一路跟隨大家登上井岡山。他精神矍鑠,帶領同學們學唱他50多年前創作的這首經典紅歌。孫海浪老師一句,孩子們一句。一渾厚一童真,兩種不同的聲音一齊高歌,在井岡山上空回蕩。“這首歌很好聽,我回去要把這首歌分享給同學和朋友們聽,讓紅歌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飄向遠方。”南昌市育新學校教育集團北京西路校區二年級學生姜幸月說,歌詞朗朗上口,又充滿了教育意義,感受到了紅歌的魅力。“此刻是我最高興的時刻,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在井岡山教孩子們唱這首歌。50多年前寫下的歌詞,今天由新時代的童聲唱響,這就是最好的傳承,我相信他們能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貢獻出新的力量。”孫海浪道。
紅軍后代唱響傳承之歌
18日上午,紅歌廣場上,江西省勞動模范、井岡山紅歌傳唱人江滿鳳的分享讓不少孩子紅了眼眶。20多年來,這位紅軍后代始終堅持義務為游客演唱紅歌。“爺爺參加紅軍時留給奶奶一首歌,就是《紅軍阿哥你慢慢走》。”說著,江滿鳳清唱起這首歌曲,一開嗓,熟悉的旋律和歌詞便引來了大家的合唱。現場,她還教唱了經典紅歌《映山紅》,將“夜半三更喲盼天明”的深情演繹得感人至深。華東交通大學附屬學校三年級學生黃凌薇說:“江奶奶的故事很感人,歌也唱得很動人。我學唱歌兩三年了,我會繼續加油,長大后也做一個紅歌傳唱人。”
汽車沿著盤山公路駛向神山村。在這里,孩子們看到了“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過越甜”的現實寫照。跟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學打糍粑時,南昌市西湖區明遠雙語小學五年級學生王睿銘發現墻上掛著新舊對比照片:“原來2016年這里還是土坯房,現在都變成民宿了!”講解老師趁機引導大家思考:“《映山紅》里盼的‘天明’,在今天就是鄉村振興的好日子。”民宿的玻璃窗映出孩子們打糍粑的身影,與遠處郁郁蔥蔥的竹林構成一幅動人畫卷。
返程的大客車上飄出清亮合唱,《井岡山下種南瓜》《映山紅》《紅軍阿哥你慢慢走》,這些經典紅歌被孩子們唱出了新味道。車窗外的井岡翠竹颯颯作響,仿佛在與年輕的聲音應和。孫海浪望著群山感慨:“紅歌是歷史的密碼,是精神的火炬。當孩子們純凈的聲音唱響這些旋律時,我看到了紅色基因永恒的生命力!”
“跟著紅歌游江西”系列活動
井岡山行側記
盛夏的井岡山,蒼翠的群山間,迎來了20余名朝氣蓬勃的少年,“跟著紅歌游江西”第三站的旅程在此拉開帷幕。不同于往期,這趟旅程的主角是稚氣未脫的少年們,他們用純凈、清澈的嗓音叩開歷史的大門,讓紅色旋律在心中扎根、生長。
跟著紅歌游江西井岡山站集體合影。
早晨的紅歌廣場,氣氛格外熱烈。被譽為井岡山“百靈鳥”的江西省勞模、紅軍后代江滿鳳老師,被孩子們圍在中央。《紅軍阿哥你慢慢走》的深情旋律率先響起,江滿鳳一句句耐心教唱,孩子們聚精會神地學唱。接著,《映山紅》那熟悉的曲調飄蕩開來,稚嫩的聲音逐漸合拍、響亮。
“江奶奶,您唱歌時在想什么呀?”活動參與者王睿銘仰頭問。江滿鳳輕輕地摸著孩子的頭:“奶奶在想著那些像山一樣堅定、像松柏一樣長青的紅軍戰士啊。唱歌就像講故事,講給風聽,講給山聽,講給你們聽。”孩子們紛紛提問,問紅歌的由來、問祖輩的故事。江滿鳳看著眼前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她感慨道:“看到娃娃們這么喜歡紅歌,這么想要了解紅歌里的故事,我這心里啊,比喝了蜜還甜。”她掏出手機,記錄下這溫馨一刻。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稚嫩而又堅定的聲音,在灑滿陽光的南山公園響起。江西省總工會井岡山職工教育培訓中心培訓科講師王婕站在浮雕墻下說:“這簇熊熊燃燒的火炬,象征井岡山革命的火種。它從八角樓的油燈點燃,最終燎原到全中國。”
江西省總工會井岡山職工教育培訓中心培訓科講師王婕為孩子們進行講解。
“每一首紅歌,都是一粒火種。”王婕撫摸著浮雕上的星火圖案,眼中泛起淚光,“看著孩子們用歌聲回應歷史,我突然聽到了‘傳承’的聲音,看見了‘傳承’的具體形象。在南山,他們不是被動地聽故事,而是主動地點燃心中的星火。”她感慨道,這些少年清澈的眼神里,映照出革命精神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本次活動開始之初,有一名家長值得關注,她就是參加了“跟著紅歌游江西”系列活動興國站的教師尹麗嬌。她說:“那種情感沖擊力太強了,你能真切感受到革命歷史和今天的生活是如何血脈相連的。”
在得知“跟著紅歌游江西”井岡山之行征集青少年參加時,她第一時間為女兒丁伊北報名。她說:“這么好的活動,一定要讓孩子來親身感受。”
活動結束,丁伊北回家后更興奮地和媽媽分享:“媽媽,江奶奶說,她爺爺就是紅軍宣傳員!現在我覺得這些歌不光是歌了,里面真的有故事,有力量!”
另一名家長張敏也打來電話說:“我的女兒黃凌薇本就喜歡唱歌,聽說能‘跟著紅歌游江西’,早早就開始在家練習那些經典紅歌。特別不一樣的是,她開始主動去查這些歌背后的歷史了。回來之后特別興奮,說見到了離課本很近的人和物,對歌曲、對那段烽火歲月,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認識,感覺那些歷史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了。”
返程的大客車啟動,《映山紅》的旋律飄向窗外翠綠的山巒。這趟旅程,歌聲是紐帶,連接著過往與未來,亦是星星之火,點燃了傳承的火把。從興國到井岡山,從父母輩的感動到少年們的主動求索,“跟著紅歌游江西”正以其獨特魅力,讓紅色的旋律在新一代的心中生根發芽,煥發出蓬勃力量。
來源:本報消息
撰稿/攝影:洪楓、吳瓊
視頻:洪楓、吳瓊
值班編校:龔玉磊、徐貴保
值班主任:齊菲斐
值班編委:黃廉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