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10日,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赴廣德市桃州鎮開展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子們在村莊社區、非遺展館、昆蟲基地中走訪實踐,用實際行動書寫鄉村振興的青春答卷。
基層訪談記:從書記視角看鄉鎮實情
7月8日,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赴廣德市桃州鎮暑假社會實踐團前往富家村社區了解富家村生產實際情況。社區黨委書記陳偉、社區黨委委員樂婷及社區團支部書記黎康康熱情地向實踐團成員介紹村莊情況,耐心回答相關問題,指導開展實踐工作。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座談。林華芳 供圖
據了解,富家村耕地總面積7000余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3000余畝,主要種植小麥、水稻等農作物,茶葉、小番茄等經濟作物。農田帶來的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和90%的耕地流轉率已成功帶動了家庭農場和規模種植戶等新型經營主題的崛起——富家村一共有7個家庭農場、該村經營規模最大的種植戶土地經營面積累計為700畝,實現了“糧經統籌、多元發展”。
桃州鎮地處三省交界,外來人口較多。為了給居民提供一個了解桃州鎮歷史和文化的平臺,建設了鄰聚里桃州鎮新綜合服務中心。該中心通過多媒體展陳與實物史料結合的方式,講述千年古鎮的前世今生、紅色印記和建制沿革,立體呈現桃州自然風光和人文風采。
非遺探訪錄:觸摸皖南根雕文化肌理
7月9日,實踐團探訪桃州鎮根雕博物館,深入了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皖南根雕。其藝術特色在于“七分自然,三分雕刻”,強調保留原生形態,追求“天雕無價”的自然意境。
在眾多堅守與傳承這門技藝的匠人之中,靳朝輝先生的創作與堅守尤為引人注目。靳朝輝尤為突出。他曾是海軍軍人,退役后將家國情懷融入創作,其代表作《遠航歸來》生動刻畫了潛艇兵的生活。靳朝輝秉持“以根為本,重材質,求神韻”的理念,近兩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及政府特殊津貼。其作品題材涵蓋人物傳奇、民俗風情與歷史畫卷,刀工既傳統又富現代靈動性,堪稱“以刀琢蒼生,以根刻山河”。這種手工技藝的文化溫度,正是根雕傳承的核心價值。
圖為退役海軍靳朝輝先生創作的《遠航歸來》。陳婉瀅 供圖
此次活動中,實踐團通過基層調研與非遺探訪,深入了解了鄉鎮發展現狀與文化傳承路徑。團隊將持續探索鄉村振興的實踐方案,讓青春力量賦能鄉村建設。
(徐湞 王紫薇 尚一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