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的聚光燈下,成都以“農業科技合作”為筆,向世界描繪了一幅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的全球合作畫卷。通過裝備出口、技術合作與人才培育的三維驅動,成都不僅將先進的農業技術輸出至海外,更構建起一個開放、共享、可持續的農業多維度合作格局。
▲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成都農業科創中心)立足成都、服務西南、輻射“一帶一路”,構建起“基礎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孵化-國際協作”四位一體創新鏈條。聚焦生物育種、山地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生物安全、智慧設施農業五大戰略領域,科創中心已突破智能感知、精準管控等關鍵技術32項,培育高產優質農作物新品種18個,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現代農業解決方案56套,為成都智慧農業“走出去”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平臺基礎。
在越南的優質茶區,翠綠的茶樹綿延山野,這里是成都農業裝備“走出去”的生動注腳。成都研發的智能傳感器、無人機和自動化采收設備正改變著傳統茶園的面貌。這些裝備通過精準監測土壤濕度、養分和病蟲害情況,指導科學施肥和生物防治,使茶葉品質顯著提升,采收周期縮短,勞動力成本大幅降低。在柬埔寨,成都提供的“Smart Farmer”智慧農場解決方案,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智能裝備的集成應用,實現了茶園灌溉、施肥、采收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便攜式采茶機與自動化加工流水線的引入,更讓茶葉采收損耗率從15%降至3%,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截至2025年6月,成都的智慧農業裝備已在東南亞建成12個示范基地,累計實現技術輸出與設備銷售產值達1700萬元人民幣。這些裝備的出口,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的升級,也為成都智慧農業裝備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例證。
而作為成都智慧農業裝備企業集群的代表,位于成都崇州的四川剛毅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依托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形成產學研合力,以輕便靈活、高性價比的全程智能化裝備精準切入“一帶一路”市場。其核心產品,小型旋耕機、微型收割機、蔬菜移栽機等深度適配東南亞、非洲的丘陵地形與小規模農業需求,通過廣交會、塞舌爾博覽會等國際展會簽約拓渠,并借子公司建立全球分銷網絡。公司正加速擴大東南亞、非洲本地化服務網點,以技術培訓與配件供應深化布局,持續推動共建國家農業機械化升級。
從東南亞茶山到非洲丘陵,成都智慧裝備已成為共建國家農業升級的關鍵推力。通過可復制的“技術輸出+本地服務”模式,成都正持續為“一帶一路”農業機械化注入創新動能,打造立足本土、惠及全球的智慧農業合作范式。
在成都農業科創中心,中國-烏茲別克斯坦科技創新合作研討會剛剛落幕,中烏雙方專家圍繞綠色技術、清潔能源、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合作,推動農業科技關鍵技術聯合研發與成果轉化,搭建中烏科研機構、高校及企業資源互通平臺,探索共建聯合實驗室與創新中心,為孵化中烏可持續科技合作項目、構建可持續伙伴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成都農業科創中心通過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建立聯合研發機制等方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享農業科技成果。在老撾,與老撾國立農業大學、北部農林研究院就丘陵山地農業裝備研發、研究生聯合培養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并共同揭牌成立了“一帶一路”國家山地農業和智能農機裝備科技發展國際聯盟。在越南,與越南國立農業大學農學院就小型農機裝備研發與推廣應用達成重要共識,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成都智慧農業技術“走出去”的步伐也邁向中亞。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成都市委外事辦公室的橋梁作用下,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攜手成都智元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州進行了兩輪深入的經貿與技術合作交流。隨后,費爾干納州政府代表團專程到訪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實地考察智慧農業成果,并明確表達了農業技術引進與合作意向,目前雙方合作項目已進入實質性對接階段。成都市農林科學院“一帶一路”合作網絡持續拓展,與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市在城市綠植智慧化病蟲害防治等領域的合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這一系列跨越區域的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力促進了成都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農業科技領域的深度融合,更以智慧農業方案為紐帶,共同推動了區域農業機械化與綠色發展的協同進步。 通過技術共享與經驗互鑒,各方攜手應對農業挑戰,積極探索符合當地特點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人才培育是成都智慧農業“一帶一路”實踐的深層邏輯。成都農業科創中心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制定區域性標準等方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了大批農業技術人才。在成都舉辦的“東南亞林果小型作業裝備適用性技術培訓班”和“瀾湄國家丘陵山地輕簡農業生產裝備作業技術培訓班”上,來自中國、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及泰國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學員累計超過100名。這些學員回到各自國家后,成為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植根成都的農牧龍頭企業——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深耕的東南亞及南亞市場,創新推出“MIB計劃”。該計劃攜手新華都商學院,系統性培養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埃及等國的海外本土員工。MIB計劃已成為“雙贏”典范,一方面,賦能員工專業技能與潛力,加速其職業發展,為公司培育扎根當地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深化員工對中國文化及企業價值觀的理解,顯著增強團隊凝聚力與歸屬感。
此外,成都還主導制定了《山地農業機械化技術標準》《智能農機操作規范》等5項區域性標準,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機械化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規范。通過人才培養和標準輸出,成都不僅提升了當地農民的技術水平,也為構建長期、穩定的農業合作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大會閉幕,5個“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聯盟正式啟動,“一帶一路”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將為實現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撐。
未來,成都將繼續發揮丘陵智慧農業技術優勢與國際協作經驗,深度參與全球農業科技治理,推動“一帶一路”農業合作向全鏈條創新、全要素協同邁進,讓更多“成都方案”惠及世界田野,將“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推向新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