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張波 通訊員 唐亞軍 馬思維 文/圖)“雞舍溫度25℃、濕度55%、二氧化碳濃度800ppm——這些實時監測的環境數據,構成了蛋雞生長的精準參數體系。”安康鳳翎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寶林指著監控屏上的動態數據流介紹,依托大數據分析與AI算法應用,企業通過系統性數字化轉型,已將傳統養殖場升級為智能化“數字生態圈”,實現養殖模式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型。
在漢濱區縣河鎮縣河社區的生產基地,高密度蛋雞養殖環境控制中樞保持高效運轉。設置于雞舍內的溫濕度、負壓、二氧化碳等多類型傳感器,持續采集環境數據并上傳至管理系統,經AI算法模型精準分析后,自動觸發控制系統對換氣扇、通風小窗、照明設備進行實時調節,確保雞舍環境參數穩定在最優區間,不受外界氣候波動影響。
“傳統養殖依賴人工經驗,數字化改造后完全靠數據決策,蛋雞產蛋率提升12%。”來寶林表示,從雞蛋產出到分揀的全流程已實現數據化管理,專用傳送通道與智能分級設備協同作業,飼料配方亦根據蛋雞生長周期數據動態優化,形成全鏈條數字化管控體系。
數字化轉型的效能不僅體現在養殖環節,更推動構建起“花—蛋—肥”閉環生態鏈。萬壽菊種植面積、雞糞發酵周期、有機肥施用效果等關鍵數據實時上傳至云端管理平臺,通過數據關聯分析實現科學管控。“地塊肥力需求、花卉采摘周期等均依據數據模型判定,200畝萬壽菊年產出干花達5萬公斤。”來寶林展示的農業數據平臺顯示,3萬多畝關聯農田的玉米種植面積、雞蛋銷售流向等生產數據均實現可視化管理,為產業鏈協同提供數據支撐。目前基地30萬羽蛋雞已全面納入數字化管理體系:AI算法精準測算采食時段與投喂量,產品溯源系統記錄每枚雞蛋的生產信息,農戶增收數據實現精細化統計。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管理升級,顯著提升了養殖效率與產品標準化水平。
談及未來,來寶林介紹:“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生態雞60萬羽、富硒雞蛋1.2萬噸,總產值將達2億元,可帶動120余名當地群眾就業,年增收總額5200萬元。企業將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拓展數據應用場景。”
“通過公共數據資源整合,已為企業打通養殖、加工、銷售全鏈條數據鏈路,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支撐。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推動農業領域數字化轉型進程,助力更多企業享受數據賦能紅利。”漢濱區數據局局長洪波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