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沒踏上中國土地,白宮那邊就先釋放出“服軟”信號。原本動不動就把“貿易逆差”、“失業問題”掛嘴邊的特朗普,最近突然換了副腔調,不僅不再死咬著對華關稅不放,還主動給中國企業“開綠燈”。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玄機?
日本媒體注意到中國在科技領域甩出的一記“王炸”,3440億人民幣砸向光刻機研發,難道全球半導體格局真要變天了?
說起來,特朗普這態度轉變,跟想訪華的心思脫不了關系。今年年初剛上任,特朗普就喊著要百天內訪華,結果呢?
眼看第二個百天都快過了,中方的邀請函還沒影兒。更讓他急的是,中國要在9月3日搞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他心里直癢癢,畢竟美國自己的閱兵之前黃了,這機會他可不想錯過。
為了能拿到“入場券”,特朗普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先是推翻了之前的飛機芯片禁令,允許美國企業給中國C919飛機供發動機;接著又批了英偉達向中國賣H20芯片,這可是打了他自己之前“嚴防技術外流”的臉;就連芬太尼問題,特朗普一邊簽法案一邊夸“中國幫了大忙”,早忘了幾個月前還拿這當借口對華加20%關稅的事。
特朗普這算盤打得挺響:一方面,之前他掀的全球關稅戰被中國化解了,國內罵聲不少,得靠訪華撈點“外交勝利”堵住嘴;另一方面,美國財長最近說中美貿易談判勢頭不錯,可能下月會談,他軟下來也是想給談判鋪個路。
但白宮內部可不認他這套“妥協”。有美國媒體爆料,現在特朗普在政府里算對華最不硬的,內閣成員都怕他“忘了底線”。
就說芯片出口,之前說是“紅線”,現在成了他談判的籌碼。不過說到底,他終究是西方政客,這會兒低姿態大概率是臨時的,等訪華定了,保不齊又變回老樣子。
就在特朗普忙著調態度的時候,中國在科技上的動作也挺惹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啟動了,首期政府就投了3440億,專門盯著光刻機供應鏈使勁。
這事兒立馬被日本媒體盯上了,《日經亞洲》直接說:中國在拼光刻技術,ASML可能要被取代了。
光刻機這東西,說簡單點就是造芯片的“心臟”,尤其是極紫外(EUV)光刻機,現在全球就荷蘭ASML能造。
ASML的EUV光刻機占了全球75%-80%的市場,一臺賣1.2億美元,還得排隊等兩年。以前中國芯片企業拿不到這東西,高端芯片制造總被卡脖子。
但中國肯定不想一直被卡著。從2024年開始,就使勁囤光刻機,當年從ASML買了745億的設備,占了ASML全球銷售額的41%,這是為國產技術突破爭取時間。
同時,自己研發也沒閑著:上海微電子已經能造90納米的光刻機了,雖然跟ASML的2納米技術還差得遠,但正往28納米沖呢。
更關鍵的是,中國在搭一條完整的光刻機產業鏈。重慶奧松半導體的8英寸MEMS芯片項目,最近搬進了第一臺光刻機,計劃8月底試產;工信部還把光刻機相關的關鍵材料列進了重大技術裝備目錄,從政策上使勁。
日本媒體都看出來了,中國不光搞設備研發,連光刻膠、反射鏡這些關鍵材料都有突破,甚至吸引了臺積電、ASML的技術人才來幫忙。
那ASML真會被取代嗎?現在看,它的優勢還挺明顯。就說EUV光刻機的核心部件,蔡司造的米級反射鏡,精度能到原子級,反射率超71%,這技術不是一天兩天能追上的。
而且ASML還收購了不少相關企業,把光源、計量這些都攥在手里,形成了很高的行業門檻。
但中國追得也挺快。“十四五”規劃里明說了,要讓芯片設備供應鏈全國產化,從中央到地方都真金白銀支持,比如重慶高新區給集成電路企業最高獎5000萬,上海、深圳也在光刻膠、激光光源這些領域搞了不少研發項目。
美國有個半導體專家就警告,美國政策制定者可能太低估中國的芯片設備能力了,一旦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想擋都難。
其實不管是特朗普的態度轉變,還是中國砸錢搞光刻機,本質上都是中美博弈的新動向。特朗普軟下來,更多是為了訪華和談判臨時低頭;而中國拼光刻機,是真打算不再被“卡脖子”。
ASML的“護城河”雖深,但中國的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和工程師們的勁兒,都在一點點往里鉆。未來全球半導體格局怎么變?或許就藏在上海微電子的實驗室里,藏在重慶工廠那臺剛搬進去的光刻機里,更藏在沒日沒夜搞研發的中國工程師手里。這場較量,還早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