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只會查新華字典到獲得學士學位,需要完成多少知識的積累?從小學一年級就輟學到大學本科畢業,需要付出多少艱辛和汗水?從街頭流浪兒童到被評為“上海市百姓學習之星”,需要歷經怎樣的拼搏和奮斗?
幾天前,在上海師范大學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上海市百姓學習之星”稱號獲得者、財務管理(專升本)畢業生盧鵬,坐在輪椅上分享了他身殘志堅的故事。
盧鵬出生于外地一個貧困農家,先天殘疾讓他的童年與同齡人截然不同,小學僅讀一年便因癱瘓而輟學。7歲至17歲間,雙腿六次骨折的劇痛,如同命運的枷鎖,逐漸將他困在輪椅上。在貧窮閉塞的山村里,讀書學習是件奢侈的事。因先天殘疾喪失勞動能力,他從小就被視為“廢人”,家人不許他出門,生怕他畸形萎縮的雙腿丟人現眼。
2003年,21歲的他被家人帶到上海。剛來時,嚴重的心理落差讓他和家人發生了激烈的沖突,有一段時間,他甚至流落街頭以翻垃圾桶和擺地攤為生。
命運的轉機就在上海圖書館的書架間。有一次在街頭流浪時,他搖著輪椅進了上圖。他一下子覺得,那是個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共空間。此后的大部分時間,他都沉浸在圖書館里,靠著一本新華字典讀完很多小說和勵志書籍,慢慢地治愈了他受傷的心靈,重建了他的“三觀”。盧鵬利用擺地攤掙到的零花錢開始半工半讀,學電腦技術、學中小學文化課。常常,哪怕收入只夠買兩個饅頭,他也要省出錢來買一本二手教材。幾年后,他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自學考試專科階段的學習。
盧鵬知道,這僅僅是開始。懷著對知識的渴求,2020年,盧鵬通過成人高考進入上海師范大學就讀財務管理(專升本)專業。對于重度肢殘的盧鵬而言,每一次考試都是一場與身體的鏖戰。他清晰地記得有一場設在六樓的考試:“我拖著固定石膏的腿,一級一級爬上去。石膏摩擦地面的刺耳聲響,汗水浸透衣衫的黏膩感,成為我攀登路上最深刻的記憶。”
上海師大給予的支持,成為他求學階段最堅實的扶手和溫暖的慰藉。在做畢業論文選題時,指導老師結合盧鵬的工作經驗,從框架搭建到數據收集,一步一步地指導,幫他完善論文的觀點和論證過程。答辯當天,學院為他提前做好各種細致安排,當他流利地陳述完最后一個論點時,教室里響起了由衷敬佩的掌聲。
那幾本伴隨他的《統計學》《經濟學原理》教材,每一頁都有密集的筆記,記錄著盧鵬與數學公式搏斗的日日夜夜。他說,數學類課程就是輪椅前那道高高的坎,文科尚可通過記憶攻堅,但統計學里的西格瑪符號、標準差公式,成為他反復碰壁的難題。由于沒有接受過正規和完整的基礎教育,他幾次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都以幾分之差沒能通過,但英語這個攔路虎反而更激起了他的學習斗志。平時只要有機會,他就主動與外教或外國友人對話,一年下來,他的英語口語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為了學以致用,盧鵬決心考取會計行業的相關證書,在四次失利后終于拿下會計初級證書,又在短短幾年間相繼獲得中級經濟師與統計師的職稱。如今,好幾本職稱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整齊地放在他的書柜里,每一本都鐫刻著他“再試一次”的倔強,見證著他執著奮斗的人生旅程。
原標題:《坐在輪椅上,他從流浪少年成長為上海市百姓學習之星》
欄目編輯:陸梓華 圖片來源:上海師大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