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最后五公里道路瀝青鋪設、標線施劃的完成,婺城區沙畈鄉的白門線K17-846-K22-876提升改造工程順利竣工,不僅大大改善了當地的交通條件,更為鄉村振興按下了“加速鍵”。
“白門線是沙畈鄉通往城區的主要通道,更是沿線村民出行和游客進出景區的重要動脈。”據婺城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門線起于白龍橋鎮,經瑯琊、沙畈等鄉鎮,終至遂昌縣門陣村,全長54公里。但由于建設年代較早,部分路段存在路基寬度不足、彎道急、坡度陡等問題,給沿線群眾的生活和出行等帶來了不便。
2024年,婺城區啟動對白門線的提升改造工程,對該路段實施道路拼寬及白改黑改造。這條環山而建的公路因道路沿線坡度大、彎道多,存在一定施工難度。施工過程中,建設人員克服了場地狹窄、材料運輸困難等諸多挑戰,采用先進攤鋪設備進行精細化瀝青路面施工,保證了路面平整度和行車舒適度。
“為確保行車安全,我們不僅增加了應急燈,還在部分路段完善了防護設施,提升了道路的整體安全性。”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山腳村的山腳橋段作為全線關鍵控制性節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側緊貼陡峭山體,另一側接金蘭水庫,施工難度較大。“原先山腳橋這段是一條狹窄的單車道,很多村民運送毛竹時,來往車輛都需要互相避讓,不僅通行效率低,還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山腳村黨支部書記范錫榮回憶道。
為了解決這一現狀,婺城區交通運輸局在保留原山腳老拱橋的基礎上,在其下游拼寬一座預應力砼矮T梁橋,橋面拓寬成雙向車道,并對山腳老橋進行了基礎加固和拱圈套拱加固,外觀也進行了美化設計。“自改造提升以來,不僅大大方便沿線車輛以及周邊村民出行,美觀的橋梁還成了網紅打卡點,吸引了不少游客過來打卡拍照。”看著改造后的路面,范錫榮難掩喜悅之情。
如今,行駛在白門線上,路面寬敞整潔、交通暢通無阻,這正是婺城區改造“四好農村路”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婺城區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中心工作緊密結合,不斷補齊農村交通短板,已基本形成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主線、村道為脈絡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2024年以來,婺城區共實施農村公路項目7個。
隨著農村公路從“通”向“暢”的跨越,一條條寬闊平整的道路,將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接下來,婺城區將繼續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多元化運營好“四好農村路”,以路帶產、農旅結合,為農民的美好生活鋪設更加堅實的道路。
來源:婺城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