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學院7月5日消息(通訊員 闕月 報道)為推動高校智力資源與鄉村教育發展需求精準對接,實現教育幫扶與社會調研的雙重實踐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2025年7月5日,武昌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正式出征黃梅古塔社區和大河鎮太山村,開啟了為期25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社會實踐一方面,通過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服務,為鄉村學生打開知識新窗;另一方面,系統開展手機依賴行為調研,形成具有社會觀察價值的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學院團委書記余陽在送行過程中,鼓勵隊員們珍惜此次實踐機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服務中,展現武昌理工學院學子的精神風貌,為黃梅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在實踐中鍛煉自我、增長才干。隊員們身著統一服裝,精神抖擻,士氣高昂,帶著滿滿的熱情和責任感踏上征程。
在黃梅古塔社區調研現場,團隊負責人李鑫峰與社區管理者深入交流后,敏銳捕捉到兩大痛點:公共文化設施老化難以滿足需求,青少年課余教育資源存在顯著缺口。針對這一情況,團隊擬定以科技教育啟蒙為核心,開展系列特色活動。不僅將前沿科技知識融入教學,還特別設計手機合理使用引導課程,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和使用手機。
在大河鎮太山村,團隊發現當地農耕文化資源豐富,但宣傳途徑單一,且大量勞動力外流導致留守兒童增多,課余教育匱乏。為此,團隊將以農耕文化為切入點,開設特色科技教育課程,讓孩子們通過用智能設備記錄農作物生長,感受科技與傳統的融合。同時,隊員們將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全面了解留守兒童手機使用習慣,深入開展手機依賴行為調研。
團隊負責人李鑫峰表示:“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既為黃梅古塔社區與太山村帶來積極改變,也讓隊員深化專業認知、增強社會責任感,實現學以致用、回饋社會。”此次出征標志著“智能之光”志愿服務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未來,志愿服務隊成員們將在黃梅古塔社區和大河鎮太山村的土地上揮灑汗水,用青春和智慧書寫屬于自己的實踐篇章,為黃梅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也為自己的大學生活增添一抹亮麗色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