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古幼新,通訊員 吳迪)
7月18日,由市市場監管局打造的紅色主旋律文明實踐活動“康康姐”暑期科普親子游第三場走進沉浸式益智樂園盤小寶。數十組親子家庭沉浸式體驗 “市場監管小衛士”角色,通過趣味互動學習特種設備安全、食品安全及知識產權保護知識,在寓教于樂中筑牢安全防線,點亮創新思維。
沉浸式場景體驗:從“玩”中學安全知識
活動以“安全守護 ——我是市場監管小衛士”為主題,圍繞兒童日常接觸的消費場景,設置三大實踐關卡。
在“特種設備安全員”環節,孩子們通過觀看科普視頻、體驗螺旋滑梯,學習自動扶梯、大型游樂設施的安全規范:“乘坐扶梯要握緊扶手,玩滑梯不能逆行!”
小學生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不僅掌握了“身高體重限制關乎設備承重安全”等專業知識,更通過實景體驗強化了安全行為習慣。
食品安全大搜查:破解標簽“密碼” 守護舌尖安全
烘焙教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 “食品找茬” 游戲掀起高潮。孩子們化身“食品安全員”,對照生產日期、SC 編號等標簽信息,從模擬冰箱中揪出“過期面包”“三無飲料”,并通過案例分析了解微生物滋生、重金屬超標等危害。
當看到薯片因“高油高鹽”被列為“不推薦食品”時,不少小朋友表示今后要多吃水果堅果。
之后,親子家庭還通過分組討論,總結出 “看標簽、查儲存、選低鹽” 的家庭食品安全小貼士。
知識產權小課堂:手繪 logo 解鎖創新保護意識
在藝術教室,“知識產權小達人”挑戰環節將活動推向創意高潮。孩子們通過“正版與盜版找茬”游戲,直觀理解商標、版權、專利的區別,隨后用畫紙和畫筆設計專屬 logo。
“這個彩虹 logo 是我設計的,以后我的書包上就要印這個!”一名小學生展示作品時說。
現場講解則從個人創意保護延伸至國家創新發展,讓家長和孩子深刻認識到“尊重原創就是守護創新動力”。
數據背后的社會關切:兒童安全需“全民守護”
據活動現場披露的數據,我國每年約 40% 的兒童意外傷害與劣質玩具相關,“三無” 零食、設備安全隱患等問題仍需警惕。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康康姐”系列活動通過“角色扮演+場景模擬+動手實踐”模式,將專業監管知識轉化為親子家庭可感知、可參與的體驗,旨在構建“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安全共治格局。
據悉,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為青少年成長注入“安全+創新”雙動力,后續活動還將帶領小朋友們探訪“智慧”的生產一線,親睹現代化工廠如何守護產品的安全與品質,與專業檢驗檢測達人面對面揭秘數據背后的故事,讓小朋友們在邊學邊玩中增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