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太平洋的某個角落,藏著一個戰(zhàn)斗力碾壓歐美壯漢的黃種人民族。他們就是薩摩亞人,這個人口僅50萬的小民族,卻以驚人的體魄聞名全球,美屬薩摩亞的征兵站招募率常年全美第一,連格斗巨星“巨石”強森都流淌著他們的血液。
考古發(fā)現(xiàn),他們的祖先可能起源于福建,是在漫長的歷史在漂流到太平洋島嶼的。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呢?他們驚人的體格和戰(zhàn)斗天賦又是如何形成的?讓我們走進這個神秘民族的傳奇故事。
島國風情
在浩瀚的太平洋中部,國際日期變更線將薩摩亞群島劃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的薩摩亞獨立國由多個島嶼構成,總面積約2934平方公里(相當于我國廈門市的1.7倍)。根據(jù)2023年的人口統(tǒng)計,該國常住居民約22萬人。東部則是美屬薩摩亞,是美國重要的海外領地。
整個薩摩亞族群總人口約50萬,這里的人普遍擁有淺棕色皮膚,身材高大魁梧,性格淳樸。官方語言是薩摩亞語,不過英語也通用。
這個民族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獨特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他們稱之為"Fa'a Samoa"(薩摩亞之道)。這種生活方式特別強調(diào)家族觀念,注重鄰里互助,順應自然和恪守傳統(tǒng)價值觀。即便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這些古老習俗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下來。
最能體現(xiàn)這一傳統(tǒng)的,莫過于他們傳統(tǒng)民居。在薩摩亞鄉(xiāng)村,隨處可見一種名為"法雷"(Fale)的房屋。這種房子以面包樹木材為柱,用棕櫚葉鋪就屋頂,最特別的是四面都沒有墻壁!柱子之間懸掛著草編簾子,雨天放下?lián)跤辏缣炀砥鹜L,讓涼爽的海風自由穿堂而過。
說到吃,薩摩亞人的傳統(tǒng)主食是面包樹的果實和芋頭,副食則主要是魚類。他們有一種很原始的烹飪方法,叫做“地灶”:把魚,面包果,芋頭,香蕉等食物用三層椰樹葉分別包好,埋入燒得通紅的石頭中,上面再蓋上打濕的椰樹葉,燜上大約45分鐘,食物就熟了。
在穿著上,過去他們用桑樹皮做“布”圍在腰間,如今不管男女老少,則流行穿著一種叫"拉瓦"(Lava)的特色裙裝。有意思的是,當?shù)鼐㈦A層常將西式正裝與拉瓦混搭:上身著西裝打領帶,下身卻穿拉瓦裙,再配上一雙人字拖,形成別具一格的混搭風格。
強悍民族
要論薩摩亞人強健的體魄,最生動的例子莫過于好萊塢巨星"巨石"強森。這位肌肉發(fā)達的硬漢演員,其母親是薩摩亞人。正如薩摩亞族UFC重量級選手Tafa說:我們薩摩亞人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后代!
在體育賽場上,薩摩亞裔選手幾乎成了“強悍”的代名詞。比如日本相撲史上第二位外籍“橫綱”Fiamalu Penitani,正是薩摩亞人;綜合格斗界的傳奇人物馬克·亨特早在2001年就奪得K-1無差別級冠軍,被賽事官方直接冠以"薩摩亞猛獸"的稱號。
橄欖球更是薩摩亞人的強項。美屬薩摩亞堪稱NFL的人才搖籃,當?shù)厍嘤柷騿T進入職業(yè)聯(lián)盟的概率是其他族群的56倍。在美國征兵站,薩摩亞人的入伍率也常年位居榜首。
這種“武力值”可不是偶然,而是深植于他們的基因與文化中。相關人類學研究揭示,作為波利尼西亞人的重要分支,他們的骨骼有著特別的優(yōu)勢,不管是生長速度還是骨骼密度,都遠超一般的白人黑人。
再加上世代漁獵生活塑造的"大冰箱體型":寬肩,粗腰,厚實的手腕,這種體格在對抗性運動中天然占優(yōu)。當然,更重要的還是他們的尚武傳統(tǒng)。
薩摩亞孩子從小被教導“榮耀要靠雙手贏得”,紋身文化更是勇氣的象征。這里的青少年,解決矛盾的方式非常簡單粗暴,單挑打一架就好了!
這里的孩子不用擔心因為“好斗”而被父母責備。因為在這里,強烈的家族觀念深入人心,無論你走到哪里,永遠都是薩摩亞的子孫,家族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后盾。
福建淵源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薩摩亞人和我們,尤其是福建一帶的先民,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
從語言學角度來看,薩摩亞人屬于南島語族(Austronesian)中的波利尼西亞語支。這個龐大的族群分布廣泛,從我國臺灣,到太平洋深處的復活節(jié)島,再到新西蘭的上千多個族群,都屬于這個語族范圍,總人口約2.7億。
那么,南島語族的發(fā)源地究竟在哪里?最新研究將源頭指向了我國東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地區(qū)。這一結論有著堅實的考古證據(jù)支持。
2003年,福建博物院聯(lián)合美國夏威夷大學,哈佛大學等機構,在福建東山島大帽山遺址進行了系統(tǒng)發(fā)掘。這個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包括魚骨,鹿角,豬骨和貝殼等動物遺存,以及陶罐,陶壺,石錛,石箭頭和陶紡輪等人工制品。
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文物的制作工藝與后來在臺灣,澎湖發(fā)現(xiàn)的同類器物高度相似,而且年代更早。考慮到此前臺灣地區(qū),已被確定為南島語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這一發(fā)現(xiàn)有力地證明:包括臺灣在內(nèi)的南島語族人群,很可能都源自福建地區(qū)。
基因研究也佐證了這一觀點。2008年,荷蘭Kayser教授通過對波利尼西亞人的基因分析發(fā)現(xiàn),他們約79%的基因成分來自東亞地區(qū)(以福建為核心源頭之一),另外21%則與美拉尼西亞人有關。這份跨越數(shù)千年的"基因鑒定",清晰地揭示了薩摩亞人與東亞的血緣聯(lián)系。
結尾
薩摩亞人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人類遷徙與適應的偉大歷程。想想看,在數(shù)千年前,他們的祖先駕駛著木舟帆船,在海上一個島又一個島地遷徙,繁衍,這需要何等的勇氣與生存智慧!這場跨越汪洋的史詩級遷徙,堪稱人類早期航海史上的奇跡。
這些勇敢的航海先驅不僅完成了地理上的跨越,更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塑造出獨特的民族特質(zhì)。這段傳奇不僅屬于薩摩亞民族,更是人類適應自然,開拓生存空間的偉大見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