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來賓7月18日電(汪明星)7月18日凌晨,柳州至廣州鐵路柳州至梧州段(簡稱:柳梧鐵路)控制性工程盤龍柳江特大橋上,施工作業人員挑燈夜戰。隨著大橋主橋合龍段鋼箱梁最后一道焊縫收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圖為柳州至廣州鐵路柳州至梧州段(簡稱:柳梧鐵路)控制性工程盤龍柳江特大橋。李威 攝
盤龍柳江特大橋位于廣西來賓市境內,全長3787.424米,主橋長629米、主跨326米,為鋼—混凝土混合箱梁雙塔雙索面斜拉橋,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代建、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
該大橋主橋橋位地質條件復雜,存在溶槽、溶孔、溶洞等溶蝕現象,溶洞多呈串珠狀發育。在主墩建設過程中,項目建設團隊采用電磁波跨孔CT技術,提前探明主墩基礎下部地質結構及巖溶空間分布情況;采用“全回轉+旋挖鉆”組合施工工藝,實現復雜地層精準成孔,成功規避涌水涌沙等風險,主墩鉆孔樁的施工進度約為平均7天/根,創造了廣西巖溶區大直徑鉆孔樁施工新速度。
圖為柳州至廣州鐵路柳州至梧州段(簡稱:柳梧鐵路)控制性工程盤龍柳江特大橋施工現場。李威 攝
大橋兩個主塔分別高158米、155米,其截面復雜變化與傾斜角度大,對垂直運輸、爬模工藝及線形控制精度提出極致要求。項目建設團隊引入智能爬升系統,將高空作業轉為“室內施工”,搭配中塔柱主動橫撐系統,實時增強結構剛度以抵抗變形,實現主塔線形誤差控制達毫米級。
大橋主梁為混凝土+鋼箱混合梁結構,其中鋼箱梁需在強風條件下進行懸臂拼裝,作業區距既有柳北高速公路僅50米,且該河段通航船只來往密集,浮運及大型設備作業空間、時間極度受限,對施工精度和安全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為保障施工質量安全及航道運營安全,項目建設團隊提前預演施工全流程、精確控制關鍵環節、科學劃定施工作業紅線區域、優化鋼箱梁運輸方案,確保了大橋順利精準合龍。
柳梧鐵路是柳州至廣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正線全長238.167公里,為國鐵Ι級、雙線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設計速度目標值160公里/小時。項目建成后將完善區域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拓寬區域內客貨運輸通道,對川渝云貴大部分地區及桂中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項目開累完成工程投資238.12億元,占概算總投資338.72億元的70.30%。(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