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檔的火熱不同尋常,主要表現是市場一片冷清,撲得火熱。
電影市場頭一次在七月份開放的進口大片,向來都被看作是世界上第一超級英雄的超人居然還打不過侏羅紀的幾只大恐龍票房慘淡 ,62歲風韻猶存的布拉德·皮特燒錢拍攝的《F1狂飆飛車》票房也一直上不去。國產影片就更不能提,質量差票房更差。觀眾苦苦等不來,能夠被稱之是暑期檔票房冠軍的電影出現。
在此情況下多部電影都更改的檔期。
《你行你上》7月25提檔至7月18日;
《長安的荔枝》7月25提檔至7月18日;
《戲臺》7月18日改檔至7月25日,7月18大規模點映;
《南京照相館》8月2號提檔至7月25日。還有個《人生會議》,撤檔又恢復上映,改來改去感覺好亂。為什么改?還不是因為心里沒底,片方都急了。
檔期一通亂改,觀眾一臉困惑
幾部電影檔期改得觀眾都不知所措了。
目前為止這一個月暑期檔的時間電影總票房成績,還比不過去年一部《抓娃娃》。情況不能說是不慘烈。恰恰也許因為就是面對著如此慘烈的情況,所以才要想出來更多的辦法去解決。怎么解決?
眼看著現在上映的幾部電影不夠有吸引力讓大家看,那就放幾部有吸引力的電影。前前后后幾輪改變檔期逼瘋了片方、預告剪輯后期、海報美工、宣發部門。全國部分城市、限時、大面積、小規模點映,各種各樣的術語層出不窮。
比如說《長安的荔枝》原定上映的日期是7月25日,7月12日到13日之間進行了小規模的部分城市點映,后面又在14日到17日進行了限時段的點映。看著口碑不錯,很多觀眾激動提前鎖定預售買了7月25日的電影票,電影刷一下子提到了7月18日直接上映。這把購買了第一波就能看電影的觀眾給氣壞了。
會第一時間買電影上映第一日電影票的觀眾,一定是非??春眠@部電影,或者是演員的粉絲,早起趕了個晚車,任誰都不高興。片方也算是有誠意,趕緊發放補貼,對截止在改檔時間前購買了7月25日后電影《長安的荔枝》的用戶發放感謝券。畢竟是電影的宣發期,這個操作還是挺拉好感的,舍小錢吊大錢。
票房寒流來襲,進口國產都慘
《長安的荔枝》如果不這么竭盡所能去拉大眾對這部電影的好感度,那么它前面血淋淋的教訓就在這兩天正在發生。
2025年的暑期檔絕對可以說得上,是載入中國影史的一年,所有的電影上演了一場大潰敗。進口的,國產的沒有一個能夠支棱起來。 全明星陣容炒作了有一年多的《醬園弄·懸案》票房3.72億,豆瓣5.8,都別說這部電影能不能夠達到什么預期了,成績拿出來太丟人。
陳思誠聯手張小斐《惡意》目前票房1.13億,也啞火了。有人說這是陳思誠故意的,他的電影規律就是爆一部撲一部,這部拿去獻祭。春節檔后無國產片破5億。市場一度回到了15年前。
更為罕見的是在七月著名的國產片保護月,市場一改常態引進了多部國外大片。問題是,好萊塢這些年也不怎么靈光。寡姐加大恐龍《侏羅紀世界:重生》4.06億不算好,皮特的《F1:狂飆飛車》豆瓣8.5,高口碑實際票房累計僅1.88億,無奈是出品方不給力,不去撕排片,很多觀眾看到口碑發酵,想去看的時候會發現你家電影院附近根本搜不到這個片子,誰叫出品方是蘋果,這部電影是為了做蘋果流媒體上線之后用虧本賺吆喝。正是因為電影市場這樣的表現,所以才嚇壞了一眾片方,決定開始全部改變自己的檔期。
提檔點燃市場?要用實力說話
這當中被看好,在點映期間口碑就保持不錯《長安的荔枝》提前上映,頗有一種臨危授命要去點燃市場的感覺。
觀影是一種被培養的習慣,因為以前總是有好電影,所以大家也總是想看電影,沒有好電影,人們也就想不起來要看電影。
剛好《長安的荔枝》和《戲臺》同屬于一個發行商,兩部電影現階段決定錯開時間段,中間空出半個月先給《長安的荔枝》吸一波票房,讓人們感覺喜劇電影還是挺不錯,緊接著再花錢買票去看《戲臺》。這算盤珠子打得可真好,都崩到我臉上來了。
實際情況會不會就照發行方所預計的這般,觀眾一部看完覺得好再緊接著看下一部,完全說不準,全要看這些作品本身質量究竟怎么樣。要是《長安的荔枝》確實如同這段時間已經看過的觀眾反饋那樣值得花錢一看,事情也確實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反之亦然。暑期檔就徹底沒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