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俄羅斯國防部消息人士向《消息報》透露,俄方正考慮拆解唯一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該艦自2017年大修以來經歷多次事故:2018年浮動船塢沉沒致飛行甲板被起重機砸穿;2019年輪機艙火災造成2人死亡;2022年二次火災徹底中斷維修進程。維修預算從初始500億盧布飆升至1萬億盧布,超支幅度達20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同期完成山東艦建造并推進福建艦海試。
俄羅斯的問題在于,當初蘇聯建造航母依賴的產業鏈分布于烏克蘭尼古拉耶夫船廠及波羅的海國家,這套體系在蘇聯解體后直接瓦解。俄羅斯本土船廠連鍋爐防凍涂層工藝都未完全掌握,導致動力系統修復無望。更嚴峻的是,原艦載機飛行員被調往烏克蘭戰場,艦員編制已實際解散。
與之相對的是中國,其姊妹艦“瓦良格號”經中國改造后成為遼寧艦并形成戰力;此外,我國在庫茲涅佐夫維修的時候,完成了山東艦建造并推進福建艦海試,凸顯俄航母維修能力斷層
若拆解庫艦,俄羅斯將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唯一無航母常任理事國,這一身份焦慮使其長期拒絕務實選擇。盡管明知中國船廠具備快速修復能力,俄方顧慮“老大哥向學生低頭”的尷尬,同時擔憂艦載機技術等軍事機密泄露所以拒絕了這個想法。并且為了保住面子,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前司令阿瓦基揚茨曾宣稱“航母是過時產物”這種話中國可以說,因為我們確實能生產航母,也能生產更先進的無人機航母,但是俄羅斯說就有點可笑了。
只不過俄烏戰爭撕下了他們的面子。
俄烏沖突年耗資超900億美元,迫使海軍經費遭擠壓,再加上他們在戰場上的行動也證明了自己已經蘇聯那個世界一流軍事強國了,沒有必要為了面子保存一個不僅要花費150億美元進行維護還沒有多少戰斗力的航母。所以最終俄羅斯選擇了一個更加務實的路線。
俄2025年軍備計劃明確將資源投向核力量與無人機。普京在6月軍備會議上強調:核潛艇現代化率已達95%,“鋯石”高超音速導彈批量列裝,無人機部隊將于第三季度正式成立。這些領域構成俄軍新質戰力核心。
北約封鎖波羅的海、土耳其控制黑海航道,使俄遠洋艦隊失去存在空間。與此相對,俄太平洋艦隊通過潛艇部隊現代化實現戰略替代:5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與6艘“華沙人”級柴電潛艇形成“核常兼備”打擊體系,配合“鋯石”導彈部署在護衛艦及“亞森-M”核潛艇,構建區域性反介入能力。這種轉型印證了俄防長別洛烏索夫的表態:“大規模無人機使用才是當前俄羅斯海防的重點”,而非象征性的航母。
庫茲涅佐夫號的結局本質是帝國遺產的終極清算。俄羅斯因為受困于“五常包袱”,導致庫茲涅佐夫的維修工作一拖再拖,現在他們用三年的時間認清了自己已經是一個二流軍事國家了,面子已經沒少丟,現在再丟一點也不是什么大事兒了。里子都快沒了,要面子也沒什么用。雖然俄羅斯國防部尚未公布最終決定,但歷史性轉折已不可避免,畢竟真正的強國無需用生銹的飛行甲板證明地位。
消息來源:俄可能放棄修復海軍唯一航母——參考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