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松江佘山東郡九亭鎮的倉庫里,1298個威士忌單桶正經歷著上海特有的氣候洗禮,夏季濕熱、冬季干燥、晝夜溫差顯著,這是本土威士忌品牌"望空"的熟成實驗室,來伊份(603777.SH)與上海滬威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漢樹團隊在此實驗,并試圖證明:中國威士忌的競爭力,不在"中國元素"的噱頭,而在于深刻理解本土氣候,結合國際化的工藝創新。
氣候魔法
2025年5月,來伊份旗下滬威酒業通過威士忌品牌"望空"正式推出"東成西就"系列兩款產品,這兩款產品均選用蘇格低地產區原酒,在上海松江倉庫經歷兩年桶陳后上市,其風味表現引發行業熱議。
"我們這兩年取得的一個關鍵發現是:通風對亞熱帶氣候下的威士忌熟成至關重要。"陳漢樹對藍鯨新聞表示。他指出,上海的風土氣候大幅提升了熟成效率。團隊實驗證實,顯著的晝夜溫差使橡木桶每日膨脹收縮頻率遠遠高于蘇格蘭環境,從而加速了酒液與木桶間的物質交換。同時,本地較高的濕度導致水分蒸發慢于酒精揮發,使得酒精度下降更為平緩,賦予威士忌更柔和、易飲的口感。
目前,望空單桶產品(定價7.28萬元/桶)——已熟成滿兩年的單桶,已獲部分東南亞和美國藏家購入。陳漢樹的長期愿景,則是復制Jim Swan博士亞熱帶熟成的成功路徑。
"我們正嘗試多種熟成方案進行桶陳實驗。"陳漢樹強調,"在蘇格蘭,酒廠可能需要近百年來迭代出一款優秀產品;但得益于上海的特殊氣候,在中國,這個周期可縮短至30年。"
這意味著,一旦"上海的熟成效率倍于蘇格蘭"的效率公式獲得國際市場認可,中國威士忌產業的資金回報周期將大幅壓縮,這才是真正具備顛覆行業規則潛力的關鍵變量。
定價權博弈
近些年,國內威士忌行業正在蓬勃發展。目前,國內已有45家企業處于在建或投產、待建階段,覆蓋12個省市和自治區。其中,投產26家、在建10家、待建8家、試運營1家,總產能發展規劃25萬噸。
"中國威士忌產業崛起,已不局限于流通階段,而是轉型到中國威士忌生產和項目建設當中。"中國酒業協會威士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元月對藍鯨新聞記者表示,"我國威士忌酒的市場規模已經從2013年的12.88億發展到2023年的55億,10年間增長了4.2倍。"
現階段,國內威士忌酒廠的產能普遍不高,范圍從數百噸至數千噸不等。
據了解,望空計劃將酒廠著落在松江九亭,該廠規劃峰值產能為20萬升/年(約合200噸)。陳漢樹表示,望空將年產量鎖定在20萬升,預留了3倍擴產空間暫不啟動,是有多重考量的。"一方面是出于成本,我們對比蘇格蘭沒有價格優勢,我們的麥芽、木桶、大部分的蒸餾設備都是進口的,也沒有任何政策補貼,產能擴張直接吞噬利潤;其次,由于熟成時間縮短,亞熱帶氣候下,威士忌約12年即達風味衰變臨界點,超長周期陳釀風險巨大;此外,只有小批量生產方能實現配方的快速迭代優化。"
"在正式規模量產期間,望空計劃預留產能,通過海外獨立裝瓶商(IB)將產品輸入東南亞及歐洲市場。唯有當國際拍賣行出現溢價,國內定價體系才能獲得堅實支撐。"陳漢樹表示。
熟成,本質上是風土作用于時間的"翻譯器"。望空的突破在于點破上海氣候如同一臺"天然加速器",并科學的將地理"劣勢"轉化為獨特的風味優勢。若此實驗成功,中國威士忌產業或將從"代工熟成"躍升至掌握"氣候定價權"的新階段。
"明年,我們將推動更多產品登上國際舞臺。"陳漢樹強調,"當西方消費者愿意為東方風土支付溢價之時,才是國產威士忌真正破局之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