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召開。本屆鏈博會專門設立了清潔能源供應鏈展區,展示了清潔能源從供給到消納的全周期產業鏈,以及清潔能源發展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趨勢。
目前,中國是可再生能源產品的主要供應國。中國已經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清潔能源體系,全球80%的光伏組件和70%的風電關鍵零部件由國內生產制造。此外,中國在水電、核電、輸變電設備等領域也處于世界前列。
道達爾能源中國副總裁徐忠華在清潔能源主題活動上表示,目前全球能源供應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如何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二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太陽能、風能、氫能、儲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廣受關注。徐忠華說,由于可再生能源行業具有更強的制造屬性,改變了之前以自然資源稟賦為主的傳統能源體系,行業競爭門檻更低,更新換代更快,也更需要技術創新。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環境與氣候議題專家姜灝在同一場活動中提到,國內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品已經走向全球,尤其是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帶來了豐富的能源供應。
盛隆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謝洪潮表示,清潔能源不僅涉及能源供應端,還包括中間的輸配電環節和末端的用電環節如何實現清潔化。
參加鏈博會的清潔能源企業也著重展示了如何在輸配電環節、用電環節的清潔化應用。比如,星巴克中國與遠景能源達成了一項戰略合作,共同建設綠色門店、星巴克咖啡創新產業園、數字化碳管理平臺等,推進店配車輛電動化、試點干線運輸電動重卡等,實現終端清潔能源化。
低成本清潔能源帶動能源應用
“最近十年,亞洲的無電人口大幅度減少,這主要得益于工業發展和太陽能技術的應用。但是,非洲依然存在缺電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資金不足,另一方面是居住比較分散。不過,通過一些來自中國的清潔能源技術,非洲也能夠獲得電力供應。”姜灝表示。
姜灝在活動現場舉了一個在非洲應用太陽能的例子。光伏發出來的是直流電,國內需要通過逆變器將其轉換為交流電才能使用。但在非洲,由于基礎設施差,無法承擔逆變器成本,國內廠商就開發了直流電器這一品類,這些產品可以直接使用直流電,不需要逆變器。
此外,國內廠商還開發了一套預付費系統。用戶每個月交一筆錢,廠商把設備密碼發送到客戶手機中,輸入密碼就可以使用一個月。一到兩年后,產品完全歸客戶所有。
他表示,目前這一技術在東非、西非等地非常受歡迎,每年都在實現百萬級的用戶增長。
據姜灝介紹,目前非洲很多國家的清潔能源技術,都來自中國,“在清潔能源供應鏈中,合作關系大于競爭關系”。
廣泛推廣的核心在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低廉。姜灝表示,此前國際上想在非洲推廣一種清潔爐具,非洲不少地區興趣濃厚,但由于清潔爐具需要使用液化天然氣,成本很高,“所以,核心并不在于用哪種爐具,而在于用最經濟的方式吃一頓飯”。
徐忠華表示,新能源行業與傳統能源行業完全不同,新能源的技術迭代非常快,在不斷地工程創新下,幾乎每個季度成本都在下降,未來還會有更多創新。比如,道達爾目前正在嘗試為全世界的熱泵安裝傳感器,采集數據并傳回超算中心,用人工智能模擬熱泵運行狀態。此外,道達爾也正在采用人工智能設計新材料,建設碳捕集裝置,以實現能源清潔化。
新能源帶動新產業
傳統的能源體系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為主,主要通過燃燒釋放能量,再轉換成電力、動能等可供使用的能源。新型能源體系則以可再生能源發電為主,想要高效利用新能源,相關的能源利用設施也需要進行改進。
基于全世界最龐大的新能源基礎設施,中國廠商在適配國內應用場景的同時,也在為全世界的能源利用設施改進提供新的方案。
長江電工集團是一家主要從事智能電網和新能源設備制造和建設的企業,產品除了傳統的智能配電柜外,還包括新能源升壓變電站、智慧儲能一體柜、一體化直流充電樁等適配新能源發電場景的輸變電設備。
長江電工集團研究院院長周鵬告訴經濟觀察報,由于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特點,新能源升壓變電站需快速調節電壓以應對風光發電波動,智慧儲能一體柜需實現“削峰填谷”,直流充電樁需滿足高功率快充需求。與傳統設備相比,這些設備更強調智能調控與場景適配。
周鵬說,目前海外市場對于國內輸變電設備需求旺盛,尤其是新興市場基建需求大,市場前景廣闊。公司目前依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推進新能源升壓變電站、第三代人工智能柜等產品進入東南亞、中亞、非洲、美洲等市場,參與迪拜光伏、坦桑尼亞港口、巴拿馬機場項目。未來將深耕新興市場,擴大智能設備出口份額。
謝洪潮也介紹了盛隆電氣在制冷方面的研發成果:中央空調占到工業建筑能耗的30%—40%,傳統上是被動調節冷機運行,無法預測制冷負荷。通過盛隆電氣的AI(人工智能)算法,能夠讓冷機實現直接供冷、濕冷、蓄冷,同時合理匹配峰平谷電價,實現節能。
據華潤電力介紹,由于新能源具有波動性的特點,華潤電力正在建設虛擬電廠,通過分散可調資源協同響應,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高電網可靠性和社會應急響應能力。
國內廠商的供應能力不僅限于單一產品,也有企業正在探索以“零碳園區”為主的綜合能源服務體系,實現終端能源用戶的整體清潔化。
比如,長江電工集團通過部署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設施,配套全鐵液流儲能系統,結合能源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整合節能、固碳等措施,實現園區碳排放平衡。在遠景能源為星巴克中國打造的綠色供應鏈中,也集成了2.6萬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板、智能物聯網操作系統、碳管理平臺等多款產品。
(作者 潘俊田)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潘俊田
產業與政策中心記者 關注能源與制造 歡迎聯系panjuntian@eeo.com.cn,微信z134635789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