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停車本就“一位難求”,又逢改造施工,車位缺口雪上加霜,彭浦鎮萬榮綜合網格轄區的廣中西路818弄小區居民就深陷此窘境。然而,意想不到的“鄰居”綠園菜場在網格黨建共建的“牽線搭橋”下伸出了援手,以“惠民價”開放內部車位,有效緩解了居民的停車焦慮。一場由“堵”變“疏”的停車接力,是“多格合一”治理破解社區頑疾的生動寫照。
“搶車位大戰”遇上“施工季”,居民犯了難
小區改造工程如火如荼,
可留給居民的停車位,
卻在施工圍擋下更少了。
彭浦鎮萬榮綜合網格在走訪過程中發現,轄區9個居民區中有6個居民區今年將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均面臨施工期間部分車輛停車難的困境。
其中,廣中西路935弄居民區所轄廣中西路818弄小區今年4月起啟動小區綜合整治工程(即:雨污分流工程與“美麗家園”工程),因施工面廣、后續還需自然沉降養護周期,讓本就緊張的車位“捉襟見肘”,“即便輪流交換停車,也至少需要10多個停車位。”施工代建方介紹說。
“我們小區路窄車多,現在施工占了地方,養護期又長,車子真不知道往哪擱。”一位居民的“訴苦”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網格“搭臺”,破解“隔壁就是停不了”的僵局
面對困境,居民區首先將目光投向鄰近的綠園菜場停車場。然而,初步溝通并不順利。菜場方面坦言,按商業標準收費居民難以承受,后續管理也是個現實的大問題。
就在居民區一籌莫展時,萬榮綜合網格想到了破局的辦法——菜場為上海歐亞多媒體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產業,正是網格在前期全覆蓋走訪中建立了黨建共建關系的“好伙伴”。
“有這層情誼在,能不能再談談?”依托街區黨建共建資源優勢,很快,一張特殊的“圓桌”就被萬榮綜合網格搭了起來:一邊是心急如焚的居民區代表,一邊是多媒體谷園區和菜場代表。
費用分擔+精細管理解難題
協調會上,核心訴求與顧慮被清晰擺出:居民區迫切需要解決費用過高、費用承擔方以及哪些車輛停出去的問題;菜場則擔憂自身車位緊張和后續管理問題。難題擺在明面上,但這次,大家是為了解決而來,經過多輪務實商討,一個可操作的方案最終敲定。
菜場管理方提供給居民的停車費大幅降至原價的50%;小區物業按協商的停車位數量,將原本收取的停車費轉讓給菜場;剩余的成本差額,由小區業委會公益收入中撥款補貼。這樣一來,居民們既有了車位,實際停車支出也并未增加。
在此基礎上,居民區和菜場管理方共同擬定了停車管理方案,由于菜場停車位有限,綜合情況讓出了10個車位,以緩解小區此次施工期間停車難題;同時,由小區物業擬定10輛固定車輛,以便菜場方進行進出管理。在各方的積極作用下,最終以“惠民”的價格、“優化”的方案,破解了這一難題。
“其實,菜場內部停車位真的很有限。”菜場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這次主要是公司和街區黨建共建,又是為周邊居民區服務,我們愿意克服困難,承擔起一部分社會責任,為居民區做點實事。”他還發現,一些停好車的居民會順道進來買點菜,“現在鄰里關系更近了,客流也實實在在增加了。”
“多格合一”顯成效,從“救火”到“防火”
廣中西路818弄的這場“車位共享”,是萬榮綜合網格“多格合一”治理效能的縮影。“核心就是圍繞‘需求、問題、資源’三張清單,打破‘圍墻思維’。”網格負責人告訴記者,“像這次,我們精準匹配了居民的‘停車需求’、施工帶來的‘空間問題’和園區企業的‘車位資源’,通過黨建共建平臺調配分散資源,促成‘社企互助’,實現了‘資源聯動共享、問題協同共治’的良性循環。”
萬榮綜合網格負責人表示,將以廣中西路818弄小區個案攻堅為突破口,系統提煉此類共性問題的解決方案,推動網格治理從解決“一個難題”(一事一策)升級為破解“一類問題”(一類一法),讓“多格合一”的治理聚合效應與輻射價值持續釋放,惠及更多社區居民。
記者:蔣文婕
編輯:徐悅琳
信息來源:彭浦鎮采編基地
封面圖:圖蟲創意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