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秸稈是竹蓀、姬松茸和香菇三大菌類培養基料,我們通過農業合作社以每噸400多元的價格,直接從當地農戶手中收購秸稈,成本降低了近50%,農戶每畝同樣也能增收近300元。”近日,在位于湖南武岡市轅門口街道城南村的邵陽云山紅菌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公司負責人張和枚向前來了解情況的市紀委監委和街道紀工委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今年以來,武岡市紀委監委統籌“室組地”聯動監督力量,采取地毯式排查、“嵌入式”督查、常態化抽查等方式,圍繞秸稈綜合利用開展監督檢查,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同時要求各鄉鎮(街道)紀(工)委充分調動村級紀檢員力量,發揮探頭“前哨”作用,及時發現不作為、慢作為問題,截至目前已發現并整改問題32個。
武岡市紀委監委立足再監督職責定位,壓緊壓實相關職能部門主體責任,督促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市紀委監委組織相關紀檢監察室和派駐紀檢監察組,充分發揮片區協作優勢,督促市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等職能部門和鄉鎮(街道)、村組,切實加大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教育引導廣大群眾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分局聯合成立工作專班,對18個鄉鎮(街道)開展專項督查,在高發期和高發區域加大巡查力度,實現區域監管全覆蓋。并通過設立100多塊宣傳牌、舉辦1000余人次培訓、發放2500余份資料等方式,全面提升群眾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以前收完玉米后,秸稈處理成了老大難,現在合作社打?回收,既省時省力,又減少污染,還增加了收入,每畝秸稈能增收幾十塊。”稠樹塘鎮桂竹村8組村民左輝銀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交談時分,他打開手機翻出秸稈綜合利用的相關宣傳資料與大家分享。
為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武岡市通過建設秸稈有機肥生產線、草菇示范車間等工程,推動秸稈飼料化、基料化利用。全市還建成4000畝秸稈還田示范基地,推廣碎草還田技術,并鼓勵養殖場將秸稈轉化為牛羊飼料,實現“過腹還田”。同時加強源頭管控,建立秸稈收儲轉運體制機制,積極鼓勵相關企業開展秸稈收儲轉運工作。至今,已有武岡市力眾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農作物秸稈收購站等15個實業主體及農業合作組織專業回收秸稈,秸稈利用量達30萬噸,綜合利用率突破95%。
靠前監督,“秸”盡全力守護生態紅線。武岡市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將不斷提高監督力度精度效度,督促相關部門單位協調聯動,不斷提升秸稈綜合利用能力、環境空氣質量和精準管控能力,變秸稈“生態包袱”為“綠色財富”。(周維標 歐朝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