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億美元家族財產(chǎn)風波越演越烈,宗慶后的小兒子身份突然生變,宗馥莉又遭自家叔叔公開指責,圍繞“宗家繼承權(quán)”這場拉鋸大戲,走向不確定,成了網(wǎng)友們最關(guān)注的年度懸案。
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也太刺激。
如果說宗慶后去世后,21億美元的海外信托本就是個巨雷,如今宗家的秘密似乎越來越透明,甚至帶了點狗血的味道。
原本大家都覺得主角是身為大女兒的宗馥莉,可沒想到如今宗家的小兒子宗繼盛的身份成了全場離奇焦點,而在此風暴中心,宗馥莉的親叔叔宗澤后又親自下場,不僅給了她一記“背刺”,還扒拉出來宗慶后三個孩子竟疑似來自三個不同的女人。
家族爭產(chǎn)的戲碼曾在香港賭王何鴻燊家里反復上演,沒想到如今這現(xiàn)實一幕也真實上演在我們身邊。
故事得從今年2月底開始說起。
宗慶后因病去世,這位娃哈哈創(chuàng)始人的謝幕,是一代企業(yè)家榮辱的終章。
可對于宗家,真正的高潮才剛剛開始——香港一筆21億美元的離岸家族信托如同埋下的導火索,一旦點燃,就是一場硝煙。
事實上,在宗慶后去世前,這筆資金仍在不斷注入;可人剛咽氣不久,賬戶停止注資還莫名轉(zhuǎn)賬走款,頓時點燃家族里那些“圈外”孩子的警覺。
7月,宗馥莉被三位自稱是宗慶后非婚生子女的人——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訴至香港法庭,要求凍結(jié)近18億美元資產(chǎn)。
三人聲稱父親生前承諾每人能分得7億美元。
可宗馥莉的律師團隊卻咬死這一切沒有書面指令,不予承認。
訴訟之路由此拉開,杭州市相關(guān)部門也收到投訴和電話,火藥味已蔓延到外部:家庭風波,變成了社會大事件。
按照網(wǎng)絡上的細心網(wǎng)友的“偵探能力”,宗慶后的“小兒子”宗繼盛似乎處處透著謎團。
表面訊息說他2017年出生,可人家宗慶后那時已72歲,杜建英也過了半百——真有必要冒這樣大的高齡風險生娃嗎?
網(wǎng)民扒出的照片顯示得也奇怪,怎么看都不像在校小學生,倒像個剛讀初中的少年。
有人追著翻出說,這孩子其實是2005年出生的,還扯出了宗家舊管家身份的傳聞。
如果屬實,他就不是杜建英親生的,宗家內(nèi)部“認親”方式就顯得更耐人尋味。
這場家族劇情比豪門劇還精彩,每個細微的疑點都被好事者扒拉出來討論,再添一把火。
其實但凡大家看過吳亞軍、何鴻燊這些大佬家族的遺產(chǎn)大戰(zhàn),就能明白——只要利益夠大,血緣和親情都不是理所當然。
宗慶后這些年從未在遺囑、信托里公開“非婚生子女”的身份,杜建英也低調(diào)多年。
娃哈哈大廈分裂的當天,這些隱秘裸露于人前,身份、利益交錯,家族那些脆弱的人情,也隨之像薄薄的窗戶紙,從里到外一目了然。
讓外界猝不及防的,是宗馥莉的親叔叔宗澤后也站出來推了她一把。
原以為大事發(fā)生后,長輩會給年輕一代點安慰和支持,結(jié)果這位宗叔倒像掌控大局的“老政委”,直接開炮,說宗馥莉從小只顧自己,不認親情,更批評她一副要吃獨食的做派。
那句“她要那么多錢做什么?”
聽著有點欠揍,也讓無數(shù)吃瓜群眾瞬間憤怒替宗馥莉不平:自家財產(chǎn)自易友分,怎么還成了宗馥莉的錯?
可但凡理智些的人都明白,宗澤后這番操作,哪是單純指責,其背后水很深。
宗澤后年輕時就去了美國,在國內(nèi)娃哈哈日夜拼殺時,他早早脫離主業(yè),遠在加州,倒騰各種輕工業(yè)小買賣,與宗家主業(yè)關(guān)系并不大。
可他與杜建英卻在海外一直有商業(yè)往來,這種關(guān)系早就超越了一般合伙人。
雙方在娃哈哈早期發(fā)展里合作無間,老員工都知道杜建英曾憑英語好去跑國際業(yè)務,是公司重要對外橋梁。
兩家公司的名字里還都有個“捷”,直白得讓人覺得一切皆有暗示。
利益一旦生變,親情自然就成了稻草。
宗馥莉自從擔任娃哈哈實際掌舵人后,雷厲風行的做派,也動了老人的蛋糕。
她一口氣關(guān)了18家老工廠,不再看“資歷”分紅利,一切按業(yè)績說話,讓大批老員工感到失落。
一些舊勢力沒了威信和權(quán)力,像杜建英、宗澤后這類“元老”,自然不滿。
她“鐵腕新政”讓營收在短短一年半內(nèi)從500億干到700億,但她在老家族成員中的口碑卻直線下降。
新舊權(quán)力、理念交鋒,所有壓在賬本和家規(guī)之間的隱疾,都趁機爆發(fā)。
其實,這些紛爭放在每個大家族里都不稀奇——你看龍湖地產(chǎn)創(chuàng)始人吳亞軍那場離婚,最終能把企業(yè)經(jīng)營權(quán)和家族財富拆開分別處理,已經(jīng)算上了“課代表”。
回看賭王何鴻燊家族,多太多子、各房各母,法律和感情齊上陣,打了幾年也分出結(jié)果,但磕磕絆絆,終究是傷了親情。
中國土生的豪門家族,如何讓錢和愛都在秩序下“體面”,有時比企業(yè)經(jīng)營難一百倍。
有時我會懷疑,對家族企業(yè)里拼殺出來的女性繼承人來說,“易友”遠比外部競爭對手難纏太多。
宗馥莉這些年在娃哈哈內(nèi)部,其實改變了不少根深蒂固的老人思維。
年輕員工加了薪,企業(yè)引進新項目,但只要有利益交纏,過去的“親人”就多少帶著算計。
宗馥莉的難,是不是所有“創(chuàng)二代”的必修課?
你能掙錢能改革,還要應付家庭暗流,每一步都是刀口舔血。
訴訟還在繼續(xù),香港和杭州兩地法院輪番攻防,雙方僵持不下,連杭州市財政局也組建了工作專班專門跟進。
外人說是“狗血豪門劇”,但對于親歷者,想必每個夜晚的壓力都如鉛塊般沉重吧。
宗馥莉到底能不能讓這場混亂中順利全身而退?
能否真如她管理娃哈哈那樣雷厲風行地擺平家事?
到此刻沒誰敢下結(jié)論。
法律人士也分析得很直接:如果離岸信托的賬戶真是宗馥莉一人能隨意劃轉(zhuǎn),那這個所謂的信托恐怕并沒真正落地生效;如果信托文件連書面明細都無,三位“兄妹”想靠“口述承諾”分得巨額遺產(chǎn),難度可想而知。
畢竟家族總裁的臨終安排,多半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操作,套路鹽點都得靠法院一錘定音。
站在旁觀者視角,我很感慨:無論企業(yè)多么龐大,財富多么驚人,到頭來,最難處置的,還是那點家里的“真實關(guān)系”。
有人為了錢假扮親情,有人為了骨血拼得頭破血流,有人只想留名千古,卻反倒讓家里一朝散沙。
宗家的“八卦”或許還會鬧很久,這出年度懸疑劇,也許才剛剛開場。
在這場風暴里,宗馥莉的冷靜與強勢會不會成為她的護身符,還是說,家族那層層糾葛的網(wǎng),才是真正困住“大女兒”的鐵籠?
沒人敢保證結(jié)局,但可以肯定,等案件見分曉,她已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贏家——不是贏了家產(chǎn),而是贏了修煉人生的機會。
誰能想到,現(xiàn)實生活比電視劇還離譜,而命運永遠留個最難的題給最能扛事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