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份的氣溫出奇的高,就連一向被稱為避暑勝地的東北地區,老百姓都忍不住抱怨,實在是太熱了。但,比今年夏天高溫更火爆的是,中國車市的明爭暗斗正在升級。
之前是無底線的價格戰打得天翻地覆,因為主管部門出手整頓,各家品牌都收斂了很多。現在則是產品力趨于相同,各家開始近身肉搏。比如,中大型純電車型市場就有L90、理想i8,純電版、小米YU7等熱門車型。它們雖然產品力說明各有不同,但是其共性特點都比較接近,車長都在5米左右,軸距3米以上,都搭載了800V超高壓快充,快速補能誰都不弱。另外,在乘坐空間,儲物空間、智能化配置方面,大家的基本表現也都相近。
樂道
問界M8
所謂的差異化競爭,在消費者看來,幾乎看不出什么差別。
這當然不是純電大型SUV特有的情況,在其他細分市場,也同樣如此。比如,10萬左右的車型,無論是增程車型,還是插電混動車型,各家要么是主打越級空間,要么是越級配置,要么拼綜合續航。最后的結果是,產品愈發同質化。據統計,2025年上海車展共展出車輛1366臺,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比超過70%,即約956款新能源車型。
就說如此規模的量級,再怎么差異化競爭,最后都成了同質化。甚至有些品牌連宣傳語都是同樣的文字內容排列組合。消費者能夠區分的點或許只剩下車標了。
從這個角度說,中國車市競爭的激烈程度注定是居高不下的。
定位重合下的必然碰撞
以與為例,在創立之初,兩家品牌路線完全不同。蔚來主攻高端純電,理想則是高端增程,可以說是井水不犯河水。如今它倆卻在產品戰略上呈現出明顯的競合態勢。
理想汽車
蔚來汽車
理想i8與樂道L90在產品定位上就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前者車身尺寸5085×1960×1740mm(軸距3050mm),后者5145×1998×1766mm(軸距3110mm),側重點都是車身空間超大,面對的都是多孩家庭、三代同堂等場景的家庭用戶群體。
兩者之間的差別僅是,樂道L90憑借5145mm車長和3110mm軸距略勝一籌,通過240L前備廂和下沉式后備廂設計強化實用性;理想i8則以“空間越級”理念優化乘員艙,強調家庭成員的活動便利性。
有人肯定會說,樂道L90的BaaS方案(19.39萬起)更能吸引價格敏感型用戶,理想i8依賴的是品牌溢價(理想通過L系產品可是打下了非常堅實的用戶基礎)。但這屬于營銷品牌運營層面的東西,和產品本身關系不大。
從產品層面來看,理想汽車大冰箱、大彩電、大沙發的創新模式,已經成為眾多高端新能源車型的產品標準,甚至連中低端新能源車型也在奉行這個路數。就是以接近理想車型一半的價格提供相似的硬件與功能,在更低價位的市場區間,快速搶占家庭用戶。而且現在不只是零跑一家在分食理想汽車的銷量蛋糕,現在以及未來已經有更多的品牌想要切入增程市場,比如、、小米等。所以理想汽車只能大力推出純電車型,以改變自己瘸腿走路的劣勢;蔚來汽車雖有換電這個獨門秘籍,奈何消費者實在興趣不大,或許是因為車輛本身價格高,也或許是因為換電成本太貴,也或許是現在高壓充電技術正在普及,導致蔚來汽車的銷量表現始終不溫不火。以前,蔚來還是“蔚小理”中的老大,現在已經被甩得連尾燈都看不到了。
零跑汽車
阿維塔
小鵬
也是因為如此,蔚來推出了價格更低的樂道L90,理想汽車則是推出純電車型i8,以求改變現狀。但是,產品同質化情況也隨之而來。對于自身來說,雙方都實現了差異化,但是這個差異化放在整個行業來看,卻顯得雷同。
想想也是,電池采購的是頭部大廠的,智駕方面,除了華為之外,別人家也都是大差不差。要想有大的差異化,并不容易。各家也就只能在細節方面玩出花樣。一兩家品牌如此,大家還有耐心對比一下,要是所有家都是如此,消費者只會沒有耐心。
但,各家車企為了賣車,又只能加大嗓門,加大宣傳力度,競爭激烈來的就是這樣暴風驟雨又順其自然。
沒有戰爭,但是硝煙四起
此前,有多位車企大佬說,中國車市到最后只能留下幾家頭部企業。說,十年后中國汽車主流品牌可能只剩7家;朱華榮預測(2024年):“未來3至5年,60%-70%的汽車品牌將關停并轉;認同主流車企數量將縮減至5家左右;余承東稱:“未來中國汽車市場主要玩家可能小于等于5家;朱江明認為中國車企最終會保留8-10家。
何小鵬
尹同躍
客觀地說,最后剩幾家都無關緊要,只是一個數字。重要的是,中國車市的整合浪潮已不可逆。這一過程將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全球競爭力,但同時也伴隨陣痛(如品牌消亡、用戶權益風險)。從頭部車企的戰略調整到中小企業的差異化求生,不同參與者的生存路徑已逐漸清晰。
但是,誰也不想就此退出中國車市。各家品牌都因為不想被淘汰,所以我們看到它們在競爭這件事上使出了渾身解數,有些品牌還有樣學樣。這種事不僅出現在新勢力品牌當中,在年銷幾百萬輛的頭部車企身上,這種事也屢見不鮮。比如說,某插混車型熱賣,競爭對手馬上跟進,推出尺寸更大、配置更豐富的車型。價格嘛,就略微高上那么一丟丟,顯得很有格局;某純電小車風生水起,競爭對手又馬上推出競品,套路依舊一樣,續航高上一些,配置也進行了優化,空間也同樣大了不少,價格嘛,還是高了一點;降價方面也同樣如此。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跟著動。主打的就是一個全方位陪伴。
我們沒有理由批評這種行為。一沒有違法,二符合市場規則,都是明面上的事,拿得出來,說得出去。而且從消費者的角度說,這還是一件好事。只有競爭更加充分和激烈,大家才能享受到最好的東西。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車企如果不想被淘汰,那只能全力發展,進行一場不是戰爭的戰爭。戰爭嘛,自然是火藥味十足,肯定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溫良恭儉讓。
所以,這沒有什么可指責的。
而且,隨著市場競爭越發激烈,車企的戰術動作也會越發多樣化,甚至更加出人意料。比如說,0元購車,保險補貼、比如全棧自研,供應鏈垂直整合。這在以往的燃油車時代,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說,隨著淘汰賽進行到關鍵期,車市的競爭形態會更加顛覆。差異化和同質化并行,消費者將會面臨更加眼花繚亂的賣車市場。
中國車市的競爭烈度還在上升。
百姓評車
中國車市這場高烈度的淘汰賽,正以兩種看似矛盾卻內在統一的形態向前推進:一面是產品層面的趨同化,一面是生態布局的差異化突圍。當消費者面對滿目琳瑯卻難辨差異的車型時,行業的真正較量已從產品參數的對比,轉向了技術縱深、用戶運營的立體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