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場路過的小臺風給福建各地帶來了巨大考驗,尤其沿海城市都不同程度遭受暴雨侵襲。最初網上放出的視頻有鼓浪嶼游輪上游客戰戰兢兢渾身濕透,有石獅業主指著被水淹的地下車庫,說這是自己一千多萬買的別墅。
再往后傾盆大雨澆到福州市區,又有些啥都不懂的網友明里暗里把福州損一遍,說全省各地都內澇,福州也逃不過。但事實上福州市區真有內澇嗎?以閩江北岸主城區現有防洪排澇能力,即使面對破紀錄的狂風暴雨也很淡定,何況這種小臺風呢。
不過話說回來,此前文章我也做了介紹,由于這些年城市規劃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倉山、馬尾的防澇能力跟不上主城區。尤其那些城鄉結合部,把能蓄水的農田、池塘征收得一干二凈,剩下工業園、城中村、住宅小區混雜在一起。排水管網尚未更新,河道淤塞沒有疏通,再加上沒有挖湖蓄洪,這些區域要是撞上短時大暴雨,那只能調排水車來應急。
正因如此,每年夏天我們看到電視臺、報社派記者去采訪福州市區內澇點,去的往往都是那幾個地方,倉山南二環沿線、義序,馬尾快安、君山等等。要說福州主城現在防澇能力全國頂級真沒毛病,但在這么大的市區范圍內,找出幾個內澇點也很容易。尤其倉山和廈門一樣是個島,但有時看著離江邊很近水就是排不出去。
在這些易澇區域里,讓我最感到無語的是融信海納新潮C區,隔壁后坂新城都安然無恙,怎么剛蓋好的新樓盤就弄成這個樣子??粗切┓客杏挚駳g似的抹黑安商房,我們只能感嘆:這些由品牌房企開發的樓盤實在不省心。
更何況品牌房企蓋樓,入駐品牌物業,就使得這些樓盤物業費很貴,收費標準和商品房一致。物業費收得那么貴,管理卻不如傳統安置房小區,這哪能說得過去?網友們紛紛表示“海納新潮”這名字很應景,拆遷戶們聽到這話怎能不生氣?
今年來福州市區的商品新盤又暴露了不少問題,這次輪到安商房出事,業內人士幸災樂禍非常開心。但不管怎么說,海納新潮C區這些只是物業管理問題,相比地基下沉、墻體開裂等只是芥蘚之疾,而且品牌房企樓盤不代表福州安商房整體水平。想想小區只是積水變身“泳池”,是不是比星海天宸的“噴泉”強得多?
再怎么說,海納新潮C區二手房只賣一萬一平,價格優勢擺在那里,買C區的剛需遠比隔壁均價2.8萬接盤的大冤種舒心。要是擔心將來再出現暴雨內澇、電梯進水等問題,也可以直接買由福州市屬國企建設的后坂新城,房價只需八九千一平,買套三房也不過七八十萬而已,物業費還遠比海納新潮要低。
至于愛好純商品房的人,或許會注意到后坂新城隔壁有個已經拿地兩年尚未開盤的榕發高著公館,但干等著也沒必要,完全可以選擇馬路對面的新榕江和閱。上周文章才剛寫到,過了一個星期一看又網簽五套,這個銷量還算相當不錯,最起碼福州市屬國企保證質量蓋樓,堂堂正正賣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