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2歲的美國CEO杰夫·鮑曼正考慮把工廠搬到中國去。
紐約時報相關報道
鮑曼的公司主要生產一種用于服裝和戶外裝備的特殊化合物,其供應鏈涉及美國和中國兩地的生產環節。然而,美國政府對華加征的高額關稅對原本順暢的供應鏈造成了直接影響。美國政府搖擺的貿易政策迫使他不得不調整供應鏈,以規避更多不確定性。
鮑曼公司主營產品 ( 圖源: 37.5 Technology YouTube賬號 )
與美國政府期望的產業回流相反,包括鮑曼在內的不少美企負責人正計劃將原本在美國進行的部分生產環節轉移到中國,以獲得中國成熟基礎設施和龐大市場的支撐。
這幾天海內外展商云集的第三屆鏈博會,同樣展現了中國供應鏈的吸引力。今年的鏈博會上,有來自7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650多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美國參展商數量比上屆增長15%。
7月17日在數字科技鏈展區拍攝的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丁洪法 攝
鏈博會的國際朋友圈之所以能不斷擴大,得益于中國供應鏈的穩定、創新和開放共贏。
近年來,中國不斷強化“補鏈”、“強鏈”能力,是中國供應鏈保持“穩定”和“創新”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聚焦基礎材料、核心元器件等“卡脖子”技術,補齊關鍵環節短板,提升供應鏈韌性;另一方面推動機械、新能源等優勢產業向高端邁進,讓“強鏈”更強。簡言之,是以創新維護穩定,以穩定促進創新。
“開放共贏”更是中國供應鏈的顯著特點。“獨木不成林”,各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定位和比較優勢各異,只有開放協作才能實現共贏。本屆鏈博會上,同屬一條“鏈”的中外參展商們設置了聯合展臺,直觀呈現各鏈條上中下游關鍵環節的重點材料、技術和產品,促進資源互通。新加坡、秘魯等國家,以及星巴克、沃爾瑪、通用技術等外企也借助鏈博會平臺舉辦專場活動,“找朋友、找伙伴、找應用場景、找解決方案”。
星巴克展區(圖源:環球網)
不論是想將工廠遷至中國的鮑曼,還是鏈博會上收獲滿滿的展商,企業“用腳投票”的選擇最能說明問題。
穩定、創新、開放共贏的供應鏈是真正的"通用語言",而這正是中國供應鏈的魅力所在。
原創文章,版權歸中國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微信排版:譚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