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
各位寶爸寶媽們!咱孩子成長的時候啊,貪玩那簡直太常見啦!這貪玩就像個調皮的小怪獸,有時候是來給孩子送歡樂解壓的,讓孩子能放松放松,還能在玩里學點東西;但要是這小怪獸太囂張,孩子過度貪玩,那可就麻煩啦,學業和身心健康都可能受影響,家長們愁得頭發都要掉光啦!那孩子貪玩心重的時候,咱咋開導呢?
好多家長一看見孩子貪玩,立馬就炸毛啦,對著孩子又吼又叫,甚至還動手。心想這樣孩子肯定就老實去學習了。可結果呢,簡直是反著來啊!孩子要么被嚇得像只小鵪鶉,心里全是害怕和抵觸;要么就叛逆得像頭小牛,和家長對著干,玩得更起勁了。孩子貪玩的原因老多了。有的是沒個明確的學習目標,覺得學習像喝苦藥,還不如玩得開心;有的是自制力差,像個沒抵抗力的小娃娃,被玩耍勾了魂;還有的是學習壓力太大,想通過玩來躲一躲。家長可不能一看到孩子玩就火冒三丈,得先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嘮嘮,搞清楚他們貪玩背后的真正原因。
知道原因后,就得和孩子一起制定個學習和玩耍計劃。可以和孩子坐下來好好商量,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整一個詳細的時間表。比如說,規定每天放學后先把作業搞定,然后能有一兩個小時玩耍時間,晚上再安排點復習預習的時間。制定計劃的時候,得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們也參與進來,這樣他們才更有責任感,執行起來也更帶勁。而且這計劃不能太死板,得有點靈活性。要是孩子當天表現好,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就獎勵點玩耍時間;要是沒完成任務,那就減少玩耍時間當懲罰。這樣一來,孩子慢慢就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學習玩耍兩不誤啦!
光有計劃還不夠,還得幫孩子培養學習興趣。興趣就像個超級大磁鐵,能把孩子吸到學習這邊來。家長可以用好多辦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說,根據孩子的愛好特長,給他們選點相關的書、電影或者報個興趣班。要是孩子喜歡科學,就買些科普書,帶他們去科技館逛逛,讓他們在科學的世界里感受學習的樂趣;要是孩子喜歡畫畫,就送他們去學畫畫,讓他們在藝術的海洋里自由創作。另外,家長還能和孩子一起玩有趣的學習游戲,把學習變成好玩的事兒。像成語接龍、數學小游戲啥的,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知識。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榜樣作用那可是杠杠的!孩子就像張白紙,家長干啥他們就學啥。要是家長自己整天抱著手機、盯著電視、打著游戲,卻讓孩子好好學習別貪玩,孩子肯定不服氣,也很難做到。家長得自己做好榜樣。可以在家里營造個好的學習氛圍,比如每天晚上安排個家庭學習時間,全家人都放下娛樂設備,一起看書學習。在這過程中,家長還能和孩子交流學習心得,分享經驗,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重要又有趣的事兒。
孩子貪玩的時候,家長得有耐心和信心。改變可不是一下子的事兒,孩子可能不會馬上就改掉貪玩的毛病,還會反復。這時候,家長可不能灰心,更不能對孩子沒信心。要相信孩子有改變自己的能力,只要給他們時間和支持,他們肯定能慢慢調整自己的行為。孩子有一點進步,家長就得趕緊夸夸,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被看到了。比如說孩子今天按時完成作業,還主動復習了功課,家長就可以說:“你今天做得太棒啦,學習超認真,爸爸媽媽為你驕傲!”這樣積極的反饋,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有價值,更有動力改變自己。
孩子貪玩心重不可怕,家長用對方法,了解原因,制定計劃,培養興趣,做好榜樣,有耐心有信心,肯定能幫孩子克服貪玩的問題,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學習生活雙豐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