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上學時,每天要做的作業不少,學習日幾乎沒啥時間運動,身高長得有些慢。放暑假后,每天堅持帶娃跳繩,不為的,就想他暑假兩個月,身高能往上竄一竄。
這不,今兒才帶娃看醫生,大夫說孩子雖然偏瘦,但骨齡也偏小,叫我不用太焦慮,每天讓他睡得飽飽的,營養跟上,運動做對了,兩個月長高3-5公分是沒問題的。
不得不說,這次看的這位醫生特別的細心,哪些運動不要碰,哪些運動要多做,都給我們說得一清二楚。
先說千萬要少碰的2類運動。
①過度負重類運動
舉重、大重量的深蹲、或者健身房那種吭哧吭哧的力量訓練這些項目,短時間看,孩子也許真會壯實一點,肌肉也更發達,但對正在快速生長的骨骼,真心不太友好。
孩子的骨頭能變長,全靠兩端那層軟軟的“生長板”拼命造新骨頭。整天扛著大重量,就像給正在努力冒頭的小樹苗壓上大石頭,容易把它“傷”。
適量的刺激,能讓它加班加點為娃工作,讓孩子的軟骨不斷分裂增殖、骨化變硬,可是持續過大的壓力,可能損傷軟骨細胞的活性,耽誤孩子長個頭。
②過度沖擊類運動
比如跑馬拉松、超長距離徒步這種。它們的特點就是,時間長、強度大、腳丫子不停地“咚咚咚”砸地。每一次落地,那沖擊力都結結實實傳到膝蓋、腳踝,還有那寶貴的“生長板”上。
一次兩次沒事,天天這么高強度地“敲打”,那就好比水滴石穿,容易積累小損傷,搞不好還有可能破壞骨頭生長的環境。孩子的關節本來就不如大人結實,這么折騰,容易埋下隱患,反而打亂了自然生長的節奏。
適合的運動,不但能激活骨頭兩端負責長高的軟骨區(即:生長板),讓它更加賣力地工作,加速骨頭變長變結實,還能加速血流,把鈣、鋅、鎂、蛋白質還有維生素D等營養源源不斷地送到生長板,促進長骨的增長。
那什么樣的運動,既能給到骨頭“開工信號”,又能派上“營養專車”,還踩下“生長油門”,讓娃“高人一等”?
1.伸展牽引類運動
像單杠懸垂、游泳、瑜伽的伸展動作、引體向上、體操等這些運動,可以有效拉伸脊柱、舒展肌肉與韌帶,緩解久坐學習對脊柱帶來的擠壓。特別是單杠懸垂,利用自身重力溫和牽引脊柱,能刺激脊柱的生知,提高它的柔韌性。
2.跳躍沖擊類運動
生長板一般分布在下肢的髖關節、膝關節跟踝關節,跳繩、打籃球、摸高跳,以及開合跳這些帶有一點跳躍動作的運動,能給這些部位帶來適度的刺激。每次落地那一下,像是輕輕敲了敲“生長板”的門,提醒它該干活了,“喂,該長長了!該變結實啦!”
3.全身運動
像足球、羽毛球、排球,還有跟小伙伴追著玩這些跑跑停停的運動,需要全身動起來。它們的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把心肺功能練好,讓全身肌肉骨骼得到充分的鍛煉。
更關鍵的是,這種中高強度的運動,最能刺激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孩子運動過后,睡得更香甜,個兒自然長更高快。
一路看下來,長幫娃幫高的運動還真不少。但我們不能貪多,要結合自家條件,還有孩子的喜好和運動承受能力來選擇。
當然,光靠運動還不行,營養和睡眠這兩個“后勤部隊”也要跟上才行。
吃好是基礎:若說長高是蓋房子,那蛋白質(肉、蛋、奶、豆制品)是承重的骨架,鈣(牛奶、酸奶、奶酪、豆腐)是磚頭,維生素D(曬太陽、吃魚肝油)是幫忙吸收鈣的“搬運工”。這三樣,缺一不可。
睡飽是關鍵:孩子睡著后的頭幾個小時,身體會“脈沖式”噴發生長激素,暑假哪怕白天玩瘋了,也盡量讓娃在晚上9點半前躺下,讓娃盡量保持著上學時的生活節律。早早躺下,每天睡個香甜覺,手臂、小腿、大腿這些長骨就悄悄變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