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社會上居然有這么多好人,他們愿意不求回報的把愛心傳遞出來!”
同齡人在補習班里穿梭,湖南益陽的周糠順卻只能在書店里“站著學”,每當別人聊起新款手機,他的高考分數還是靠同學打電話告訴他的。
這個父親有殘疾,母親智力有障礙的少年,十歲那會兒因為意外腸子斷了,花了十萬塊錢做手術。
現在,他靠著好成績,考上了北京郵電大學,用成績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天崩開局
2015年,周糠順還在讀小學,結果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導致腸斷裂、腦震蕩。
對于他們家這種經濟困難的情況來說,高昂的手術費簡直就是壓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沒辦法,他只能寫了一封求助信。
幸運的是,學校和社會上的好心人伸出了援手,捐款幫他挺過了最難的關頭。
那時候,他在信里寫下承諾:“我一定會好好讀書,將來有能力了,就回報社會,報答那些幫助過我的叔叔阿姨。”
一晃十年過去了,他說到做到:今年高考考了642分,用實際行動兌現了當年的那句承諾,讓大家看到了他這份沉甸甸的擔當。
像周糠順這樣從困境里走出來的孩子,并不少。
還記得龐眾望嗎?家里條件特別差,父親有精神問題,母親臥床不起,幾乎靠他一個人撐著這個家。
但他沒有放棄,最后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華大學。
還有云南的林萬東,高考剛一結束,別的同學出去玩了,他卻直接上工地搬磚,為的是掙出大學的學費,后來他也一樣成功考進了清華。
他們就像周糠順一樣,起點不高,但靠著拼勁兒和堅持,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路。
周糠順的求學之路,說實話和城里孩子沒法比。他沒上過輔導班,也沒有爸媽能在學習上幫他。
平時上課就格外認真,放學回家后,在昏黃的燈光下繼續埋頭學習。
沒有優越的環境,也沒有人手把手教他,他就是靠自己那股子不服輸的勁兒,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雖然生活挺苦的,但周糠順一家人始終保持著一種特別陽光的心態。
他的爸媽身體有些殘疾,可他們面對生活從不抱怨,反而一直很堅強、很樂觀。
正是這種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讓周糠順從小就明白,遇到難事不能退縮,要靠自己去改變命運。
在接受采訪時,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困難都挺過來了,接下來就想找個好工作。”
聽上去很樸實,但這話里滿是希望和干勁兒。
像周糠順這樣心態特別正的孩子,還有很多。
比如王心儀,她也是家境清貧,但當年寫《感謝貧窮》那篇文章時,整篇文章沒有一點對生活的埋怨。
她感恩貧窮教會了她堅強,也讓她更懂得珍惜學習的機會。
周糠順也一樣,他沒有把生活的苦當成負擔,反而把它變成了前進的動力。
后來,周糠順被伯父周建輝接到了縣城生活,為的就是讓他上學更方便一些。
伯父在縣里開著一家早餐店,日子也挺緊巴的,但對這個侄子特別用心。
每天不管刮風下雨,伯父都會親自接送他上下學,從沒落下過一次。
堂姐也時常幫他,學習上輔導他,生活上也照顧得無微不至。
在伯父家里,周糠順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環境,他才能安心讀書,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周糠順明白,只有自己足夠努力,才能讓一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周糠順的學習過程也不是一路順風的,他也有被游戲吸引、成績下滑的時候。
但不一樣的是,周糠順的自控能力特別強。每次意識到自己被分心了,他總能咬咬牙,把注意力重新拉回來,繼續投入學習。
這種從誘惑中抽身、重新找回狀態的能力,才是他能考出好成績的真正原因。
高考考出642分
高考一結束,填志愿就成了頭等大事。
周糠順心里早就有了打算,他第一志愿填的是北京郵電大學的熱門專業,第二志愿也挑了一所陜西的“211”高校,專業同樣挺強。
他選北郵,并不是跟風瞎報,而是經過一番仔細考慮。
一個是北郵的專業實力強,就業前景好,以他這個分數被錄取的幾率也不小。
另一個原因,是他一直對北京這座城市很向往,想去見識一下首都的風貌,開闊自己的眼界。
最后出分數的時候還是同學告訴自己的。
像周糠順這樣的寒門學子,在填志愿時普遍都有一個共同點——特別看重就業。
因為他們知道,家里等不起,必須盡早自立、自強。
周糠順也是抱著同樣的想法,希望以后靠自己的本事,讓爸媽也能過上好日子。
周糠順的爸爸現在還保留著當年大家捐款時用的那個小本子,每一筆愛心都記得清清楚楚。
雖然那些好心人不圖什么回報,但周糠順一家一直把這份情記在心上。
周糠順說,將來只要有能力,肯定要一筆一筆還上。
就算掙不了多少錢,也要踏實干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辜負當年幫過他的人。
這種感恩的心,在當今社會,真的難能可貴。
周糠順的故事打動了不少網友,大家在評論區里紛紛為他點贊、加油打氣,覺得他是寒門學子里的榜樣,也是這個社會里難得的正能量代表。
還有不少人看完他的經歷后說,自己也被激勵到了。
原本面對生活里的壓力和難題常常想放棄,但現在覺得,只要咬牙堅持下去,說不定也能看到希望。
周糠順最后說了這樣一句話:“起點不是終點,貧困不是夢想的藩籬,要永遠相信努力的意義。”
當全網熱議"寒門再難出貴子"時,正在被一個個像周糠順這樣的少年打破。
參考信源
瀟湘晨報,2025-07-14,勵志!父母患病家庭條件不好,益陽農村少年高考642分,第一志愿為北郵:想改變家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