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祖了!7月22日,甘肅。哥哥兩年前考上清華,妹妹羨慕的不得了。家里人知道她要強,都勸她壓力別太大,沒想到兩年后妹妹考上了北大。
兩年前,妹妹攥著哥哥剛拆封的清華錄取通知書,指尖摩挲著燙金校徽,閃閃的大眼睛里全是羨慕。媽媽舉著手機拍下這一幕:小姑娘咬著嘴唇,目光像釘子般釘在“清華大學”四個字上。
家里出了個清華大學的學生,大家都挺高興,但有這樣的榜樣在,家里人也怕妹妹壓力太大,對自己要求太高,所以平時都勸妹妹別太執著于超過哥哥。
但妹妹是真爭氣,兩年后,還是這個客廳,妹妹迎來了屬于她自己的北大錄取通知書。當紫紅色通知書露出“北京大學”的校名,她的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媽媽的聲音混著蟬鳴傳來:“這株小薔薇,可算熬出頭了!”
這句“小薔薇”的比喻,不夸天賦夸韌性,把成長比作需要耐住風雨的花期。這份潤物無聲的鼓勵,比千萬句說教更有力。
對此,有網友羨慕嫉妒了,考上清華北大的都不是靠努力能達成的,全國很多縣每年沒有一個,比他們努力的很多,1%的天賦決定人的上限,99%的努力只是普通人之間的高低有影響!
有網友表示,我們村一家人父母在外打工,四個小孩爺爺奶奶帶大,兩個清華,一個首都醫科大學,一個北大。初中都是我們鄉中學畢業的,縣一中在鄉中學門口掛了一塊優質生源基地的牌子。
- 這對兄妹的故事,不止是“別人家的孩子”的范本,更藏著關于成長、榜樣與家庭滋養的深層啟示。
妹妹最初的“不愿歸還”,從來不是孩童式的執拗,而是一種具象化的夢想寄托。清華通知書于她而言,是哥哥用汗水澆筑的里程碑,更是自己可以奔赴的遠方。
這種“見賢思齊”的成長路徑,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真正的榜樣,從不是用來仰望的,而是用來照亮自己前路的。
家庭氛圍的滋養,在這場“接力賽”中同樣不可或視。妹妹用實力回應“我能做得同樣好”。這種正向循環的家庭生態,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彼此的光芒里,找到自己的星辰。
從清華到北大,看似只是學校的切換,實則是成長的進階。妹妹沒有活在哥哥的影子里,而是走出了自己的軌跡:哥哥的方向是榜樣,但她的終點是自我實現。
這恰是最動人的地方——優秀從來不是復制粘貼,而是各有鋒芒。就像兩棵并肩的樹,根在同一片土壤,枝葉卻各自伸向天空,共同構筑成更繁茂的風景。
而這這一切的背后,說到底,能考上清北,除了天分,就是優秀的家庭氛圍。教育的真諦從不在名校光環,是媽媽懂得守護孩子眼里的光,是哥哥的成就化作妹妹腳下的臺階而非枷鎖,更是妹妹專注走自己的路。畢竟薔薇綻放,從來不為取悅看客!!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