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會轉化情緒,憤怒會成為活力,悲傷教會感恩,恐懼推動你向前
最近跟一位新認識的朋友聊天,她說:
年紀越大,越覺得情緒要自己消化。所以我盡可能不讓自己的壞情緒打擾到別人。
不過,憋著也沒讓我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我依然常常不快樂,好像一直被烏云籠罩著。
你說,情緒,到底該發泄,還是該憋著呢?
我回答:都不要。
01
憋著和發泄,都不是好方法
“憋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壓抑,而當我們壓抑自己時,不僅僅只壓抑情緒,還會連同生命的活力也一并壓抑了。
而且壓抑情緒并不會讓情緒消失,只會形成兩種局面:
一是持續向內攻擊,讓乳腺、甲狀腺等身體器官受害。
有句網絡梗叫做“忍一時乳腺增生,退一步卵巢囊腫”,是有道理的。
二是憋不住了,情緒到了不可耐受的地步,只能發泄。
發泄,就像是你手里不知道從哪里來了一個火球,如果你抱著它就會感覺到很燙,你會本能的想把火球丟出去。
要么丟給那個你認為把火球丟給你的人,比如夫妻吵架,女人感覺很生氣,沖老公發火;
要么向下傳遞丟給更弱小的人,比如罵不了老公,就把孩子狂罵一頓。
總之,發泄只能帶來一時的爽快,過后就會進入到內疚、懊悔和自責的狀態里,排出去的情緒又會很快回到體內。
假如你的發泄對象反過來繼續攻擊你,又會帶來更大的破壞性。
所以,發泄也不是一個排解情緒的好選擇。
那么,對待情緒,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02
第三種選擇
全球知名身心靈導師奧南朵在《對生命說是》一書中,講解了對待情緒的第三種選擇:
承認自己處在情緒中,對情緒負起責任,注視它,但不被它抓住。
具體可以分解為幾個步驟:
a. 看
看,就是把自己放到觀察者的位置。
當情緒到來時,不拒絕,不驅趕,而是帶著好奇心,像旁觀者一樣,去觀察它帶給你的身體知覺和感受。
它可以幫助你保持和情緒之間的距離,不至于被它吞噬和控制。
b. 理解
觀察完畢后,問問自己:是什么激發了這些情緒?會有什么糟糕的事情發生?我在害怕什么?是什么信念引起了恐懼或生氣?
這些問題會幫助你理解自己究竟怎么了。
如果不去深入地看和理解自己,只是知道自己有壞情緒,就會迫不及待地想把壞情緒解決掉。
但壞情緒就像藤一樣,越是用力掙脫,它就越是纏住你。
這時頭腦就會給你編造故事,它會告訴你:你真倒霉,所有人都欺負你,你一無是處......
這些話語對你沒有任何用處,只會讓你的認知越來越偏離客觀現實。
c. 對情緒說“是”
當你允許情緒流動,理解情緒來源,你就是它們的主人。
作為主人,你可以像對待客人一樣,對待情緒:承認它們在這里,然后該干嘛干嘛,也知道它們會離開。
比如你因為某件事特別受挫,情緒非常悲傷,可以對自己說:是的,我承認我現在很悲傷。
然后就任由這位“客人”坐在你家客廳里,接下來你該干嘛干嘛,做飯、運動、工作等。
這樣做之后,你會發現,情緒對你的影響,其實并沒那么大。
而負面情緒,也能開始發揮其正面價值。憤怒會成為活力,悲傷教會你感恩,恐懼推動你向前。
03
寫在后面
也許看完這三步,你還是覺得很難做到。
這也沒關系,很正常,就像身體需要鍛煉才能形成優美的線條和肌肉,我們的心靈也是。
知道的方法并不屬于你,通過練習融入你體內的方法,才是真正屬于你的。
在你尚未掌握這三步的時候,可以試試尋找專業傾聽師的幫助。
愿你在尚未學會處理情緒時,能夠找到正確的人發泄情緒;平時刻意學習,體驗情緒被照顧的過程,體驗新的解決路徑,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照顧好內在情緒,才能照顧好身體,才能有健康美滿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