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這兩天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魯山縣花費715萬元修建牛郎織女雕塑”事件,經(jīng)調查后通報有多人獲刑,具體如下:
魯山縣,作為一個2020年才摘掉“貧困縣”帽子的地方,卻花這么多錢搞一個雕塑,著實不應該。但是 魯山“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遺存確是客觀存在,有民謠、祭祀遺物、牛郎洞、織女潭、天河等遺址等。
但是全國各地關于 “牛郎織女發(fā)源地”的競爭也異常激烈。除了魯山之外,還有很多地區(qū),也出現(xiàn)了不同版本的“牛郎和織女”。
今天這篇文章,是我?guī)熃悴檎伊速Y料,梳理的不同版的“牛郎和織女”,不知道你會喜歡哪個版本?
02
西安版本(西漢)
西安認為,長安區(qū)斗門街是“牛郎織女”發(fā)源地。 斗門鎮(zhèn)的牛郎織女石像是現(xiàn)存最早的實物雕像,可以追溯到 西漢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20年)。
在昆明池兩岸,分置著牽牛像(高258厘米)與織女像(高228厘米),以池水象征銀河,體現(xiàn)“左牽牛右織女”的天象布局。
當?shù)厝罕姺Q兩尊塑像為“石爺"、"石婆",至今香火旺盛。但到底哪個是牛郎,哪個是織女,似乎專家和民眾有不同的看法。
每年七夕時,當?shù)囟紩e辦廟會,并 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擴展項目)》。
03
山東版本(唐)
2006年8月,山東淄博沂源縣宣布自己才是牛郎織女文化的真正發(fā)源地。
理由是沂河兩岸,牛郎廟與織女洞隔河相望,這就是傳說中的牛郎織女隔河相對。并且牛郎織女傳說最早見于《詩經(jīng)》,其中的“大東”正是沂源。
山東沂源的織女洞,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而洞內的織女像是下面這種風格。(如下圖)
而山東沂源的牛郎廟,據(jù)說是明代才有的。當時有個官員來視察,說你們這還缺點啥啊,于是就建了牛郎廟,但這都是傳說。
山東沂源的織女洞和牛郎廟,是全國唯一一處以牛郎織女傳說為題材的古建筑遺址。
2007年8月,山東省沂源縣被中國民俗學會授予“牛郎織女傳說之鄉(xiāng)”。
04
山西版本
山西和順認為:牛郎織女傳說就發(fā)生在太行山,以天河梁為中心方圓20公里的范圍內的晉冀交界處,正好是和順縣境內。
當?shù)胤植?0多處與傳說相符的地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諸如牛郎峪、牛郎溝、牛郎洞、南天池、南天門等。
2006年,和順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命名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xiāng)”;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05
河北版本
河北邢臺對外宣傳:當?shù)氐奶旌由绞侵袊呦ξ幕l(xiāng),牛郎織女傳說原生地。
2006年7月30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命名邢臺為“中國七夕愛情文化之鄉(xiāng)”后,受到全國不少地方質疑。
06
湖北版本
湖北十堰鄖西縣認為自己有地質學支撐。《詩經(jīng)》“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中的“河漢”,專家考證就是天河漢水相連的地方,即天河口。全國眾多河流中,“天河”惟鄖西獨有,全國無雙。
天河沿途留存歷史遺跡中,有“牛郎廟”“娘娘山”“牛郎山”“織女山”“金釵石”。
在鄖西縣城天河邊上的七夕廣場上屹立著一尊高達10.7米織女雕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織女雕像。
但是牛郎呢?
07
其他版本
除了以上這些版本之外,還有河南魯山縣的牛郎織女雕像,就是文首被通報的那座雕像,這里就不贅述了。
還有江西的新余版本,他們認為:牛郎織女、董永和七仙女等不同版本的傳說故事,都源自新余“毛衣女”傳說。
上海嘉定官微也曾發(fā)文:原來牛郎就在嘉定,織女在太倉!這算是“包郵區(qū)版本”吧!
08
結束語
關于牛郎織女發(fā)源地的爭論,本質上是旅游資源之爭,所以誰也不讓誰,一直沒停歇過。
而在這么多牛郎織女中,你更喜歡哪個版本呢?哪個最符合你心目中“牛郎織女的”形象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