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上海以一場跨越千年的藝術對話——“穿越時空的凝視:麥積山石窟藝術的千年回響”特展,為城市文旅發展注入全新動能。這場由寶龍美術館與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聯合打造的年度大展,不僅讓東方雕塑藝術的巔峰之作走進都市,更以“傳統與現代交織、歷史與未來對話”的創新模式,為上海這座藝術之城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石窟精品“搬”來都市
麥積山,又名麥積崖,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其地處秦嶺西端,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自東晉十六國后秦始鑿,歷經十二朝更迭,至今共保存大小洞窟221個,雕塑作品3938件,大小造像共計10632身,壁畫1000余平方米,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因麥積山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泥塑作品而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至今共保存大小洞窟221個,雕塑作品3938件,大小造像共計10632身,壁畫1000余平方米,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因麥積山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泥塑作品而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其1600余年的藝術積淀與10萬余尊造像的規模,承載著絲綢之路的文化記憶。
本次展覽,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攜百余件麥積山石窟精品亮相上海,以“鑿山為境”“有相美學”“塑影鑿痕”“千年流光”四大板塊為框架,構建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審美對話,涵蓋泥塑佛像、洞窟壁畫、石雕造像碑、泥塑殘件、復制洞窟、微縮洞窟模型、研究文獻等多類型展品。展覽呈現137件麥積山石窟精品,其中文物精品62件,一級文物達12件,臨摹品75件,將麥積山石窟藝術全面、多樣的展示在觀眾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62件珍貴文物涵蓋泥塑、壁畫、石雕等多類型,系統呈現從后秦西域風格到明清本土化演繹的藝術流變,例如來自133窟的影塑飛天以圓雕技法塑造頭部,高浮雕勾勒身體,淺浮雕點綴衣帶,衣袂飛揚間盡顯靈動。而一尊微笑的小沙彌處于C位,它雖為復制件,但卻是麥積山石窟中最知名的佛造像,同樣來自133窟。這一窟又稱“萬佛洞”“碑洞”,是麥積山石窟內部空間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精品最多的一個重點洞窟。小沙彌穿著大人的寬大袈裟靜靜佇立在那里,他喜悅與羞澀的微笑被藝術家塑造得惟妙惟肖,整體造像簡潔明快,沒有過多刻畫,被譽為是和西方《蒙娜麗莎》齊名的“東方微笑”。
微笑的小沙彌(復制件),第133窟復制“不可復制”的珍貴
復制洞窟則是展覽的另一大亮點。觀眾可以在展廳中看到123窟、44窟、62窟的復制窟。
123復制窟
123窟復制洞窟以1:1比例還原西魏造像,九身造像的服飾細節真實反映了當時秦州地區的世俗生活,成為研究古代服飾文化的重要部分。44窟主佛堪稱西魏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典范之作。這尊佛像高1.60米,歷經歲月洗禮,肉髻、胸前以及衣裙之上,仍留存著彩繪的斑駁痕跡,仿佛在靜靜訴說著往昔的絢麗。佛像身下,覆于佛座前的懸裳衣褶線條圓轉流暢,厚重質感與飄逸線條完美交融,既展現出豐富的變化,又顯得舒暢自然,層次井然有序,更增添了獨特的裝飾意趣。正因如此卓越的藝術表現,這尊造像被譽為西魏泥塑佛像藝術的巔峰之作,人們還賦予它“東方美人”的美譽。62窟則是在北周時期的眾多洞窟里保存最為完好且未經過后代重修的洞窟,顯得尤為珍貴。不僅如此,它還是北周洞窟中唯一供奉三佛的洞窟,具有獨特的宗教文化意義。此窟采用前后雙室的結構,可惜前部分已然坍毀,不過仍留存下一尊力士造像,這尊造像堪稱麥積山現存北周時期的孤例,為研究北周時期的佛教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44復制窟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副書記付文偉表示,麥積山的大部分洞窟都是比較小的,不像敦煌、云岡等石窟,供人走入內部,“這些洞窟雖然體量小,但它特別精美。近年來,我們試著復原了一些洞窟,慢慢成為了我們在外辦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
“隔空對話”激起當代藝術回響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工作人員李玉玲告訴記者,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和險峻的地勢,是麥積山石窟未受到嚴重人為破壞的重要原因,“麥積山石窟泥塑的發展演變過程展現了文化的延續性。同時,泥塑作品又散發著濃郁的民族化、本土化特點,有強烈的人格化、世俗化的傾向。”而這些在巖壁流傳千年的藝術,也為后人提供了創作的養料。
石至瑩《雙佛的微笑》40x50cm布面油畫 2023
在本次展覽的“當代回響”區域,33位藝術家的37件作品與文物形成“隔空對話”:石至瑩的《雙佛的微笑》以布面油畫重構麥積山佛像的寧靜氣質,邵譯農的《空如——天龍山》則通過抽象筆觸詮釋佛教“空”的哲學。“以古啟今,以今彰古”的策展邏輯,不僅讓觀眾看到麥積山石窟作為“活著的藝術現場”如何持續影響當代創作,更通過當代藝術的國際語言,將中國石窟藝術推向世界舞臺,通過這樣的方式,這些鐫刻在巖壁上的藝術基因,正通過當代視角獲得新的詮釋。在虛實交織的展陳空間里,傳統與現代相互映照,讓古老智慧在現代語境中煥發新生,麥積山所承載的文明交融精神,更在當代創作中延展出無限可能。麥積山始終是活著的藝術現場,以泥塑的肌理與色彩的律動,在時光長河中激起不絕的回響。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26日,展覽期間寶龍美術館將推出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公教活動項目和文創周邊,帶領更多觀眾走進麥積山石窟的前世今生,成為這個時代的麥積山“傳承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