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香港DSE放榜,報考人數和滿分學生人數均創新高,再次引發兩岸家長對DSE賽道的關注 。
圖 | 星島頭條
一直以來,港校備受內地家庭青睞,港校的世界排名也節節上升,2026QS排名出爐后,港大已躍升至世界第11位,僅次于美國藤校、英國牛劍!
這也使得DSE賽道越發擁擠。今年3月,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要重新定義本地生,并將在25-26招生季出最終的解釋。
如今,最新消息傳來!
蔡若蓮在當地一檔采訪節目中表示:
不剝奪人才子女的本地生身份,堅持“持香港身份證即屬本地生”原則(含受養人簽證),但將引入學費分級制平衡公平性。
蔡若蓮特別強調,將為高中階段來港的學生期,設立過渡期,避免政策“一刀切”影響其升學路徑。
圖 | 香港香港電臺節目《上任三周年》
新政策究竟如何定義“本地生”身份?分級收費差別幾何?本地生和非本地,在沖擊港校時有何核心區別?今天,來和大家說一說!
賽道擁擠,政策調整
引發港局考慮重新定義“本地生”身份的爭論起源,在于隨著“高才通”等人才計劃的推廣,吸引了超10萬新移民來港,其子女持受養人簽證可享本地生待遇(港校80%學額+低學費),從而引發了部分港籍家長質疑“考試移民”擠占資源。
2024年10月,一封港人父母向港府聯名投訴“DSE教育亂象”的舉報信,曾一石激起千層浪。 圖 | 小紅書
一些內地家長在高考前2年,通過政策獲取了中國香港身份,并給子女辦理受養人簽證拿到香港身份,成為“港地學生”,但實際子女并不在港地讀書,父母也不留港發展,其子女卻還能以本港學生的身份,享受港人學子的優惠政策,與港府初衷不符。
圖 | pexels
對于兩岸的家長來說,孩子的教育規劃就像是一場精心布局的對弈。一方希望利用港籍身份幫助孩子沖擊港八大,另一方則希望得到教育公平,填補政策漏洞帶來的入學競爭。
這場對弈的結果,目前看來,是港府決定對政策做出進一步的調整——
關于“本地生”身份
除持有香港身份證,未來可能要求增加:
連續居住≥3年(參考美國州立大學模式);
父母在港納稅或就業記錄;
社會融入證明(如社區服務時長)。
核心邏輯:通過政策獲得香港身份的人才,要真正為港地發展做出貢獻,而非剝奪這一部分人群的身份,同時緩解港地父母的焦慮。
也就是說,以后如果要用“本地生”身份來考港校,得在港連續居住滿3年。但考慮到目前有些孩子是高一、高二才來港地,到申請港校時還不滿3年,蔡若蓮表示,會考慮給他們一年或者兩年之類的過渡期。
圖 | pexels
關于學費分級制度
學費將根據駐港時長和身份來進行分級調整:
永居/長居者:維持現約4.2萬港幣/年學費(如港大);
新移民家庭(在港<3年):學費或上調至8萬港幣/年;
非本地生學費不變。
據悉,港府接下來的行動時間軸是——
2025年9月:公布分層收費細則(居住年限閾值、分級標準);
2026年招生季:新政策正式實施。
窗口紅利期已經進入倒計時,如何應對,是否還有更優解?可以來咨詢我們
本地生vs非本地生
有什么區別?
事實上,這不是港府第一次針對新移民調整政策。
早年,不少內地爸媽“從娘胎里開始規劃”,選擇赴港生子,孩子成為“雙非港寶”,享受落地即拿港籍身份的政策。
這種現象在2003年香港自由行開放后變得尤為常見。據統計,自2003年至2012年間,在香港出生的“雙非”嬰兒總人數超過了20萬。
2012年,赴港產子政策被叫停,“雙非港寶”紅利時代過去。直至近年,港府為吸引人才,推出“高才通”等計劃,再度引發教育移民現象。
圖 | pexels
那么,本地生和非本地生,在DSE賽道上究竟有什么核心區別呢?給大家整理了一張表↓
總結而言,就是3個方面——
1、港校錄取名額占比:本地生的競爭環境更柔和些,占據港八大招生總學額的80%。據2024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資料顯示:平均1.2位合資格考生競爭1個八大學位名額。而這其中,70%-80%是港籍學生。
圖 | 香港考評局
2、學費成本:本地生人均4.2萬港幣/年,非本地生則要18.2萬港幣/年,差距明顯。但這一差距,將會隨著新分層收費制度的實施而有所縮小。
3、升學范圍:港籍生的升學途徑更廣一些,主要是比非本地生多了一條可以考回內地高校的途徑,但如果大家的目標都是港八大,那無論是什么戶籍,都是可以申請的。
香港籍生(已拿到永久居民身份)憑借DSE考試成績:
?可申請中國香港所有的大學
?可通過“文憑試收生計劃”申請內地的132所大學
?可申請海外約300所大學
香港籍生(未拿到永久居民身份)憑借DSE考試成績:
?可申請中國香港所有的大學
?以及海外約300所大學
非港籍生(內地及海外學生)憑借DSE考試成績:
?可申請中國香港招收非本地學生的大學(港八大均招收非本地學生)
?以及海外約300所大學
是否選擇DSE
還得遵循“適配”原則
從以上3點來看,港籍生確實優勢多多。但如今港校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爭奪更多生源,也是廣開渠道,“港八大”還放寬了非本地生人數的上限。
根據香港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港八大共有17,161人為非本地生人數,相當于八大本地生學額的23.2%。
圖 | 香港TVB
其中,取錄比例最高的是香港大學,本年度資助學士本地學額為13,964個,而非本地生人數為4,204名,相當于本地學額的30.1%(上限40%),為港八大非本地學生人數及占比之首。
其次為港理工,共有3,785名非本地學士生,相當于本地生學額的28.6%。嶺南大學的非本地生人數為557人,雖然是八大中最少,但由于規模較小,實際上非本地生人數已相當于非本地學額的22.8%。
圖 | 香港教育局
也就說,內地學生從2025年起報考港大、港理工等Top港校的通道更寬了。
DSE課程,素來以免雅思成績、用中文答卷為特色。而且它的 科目和體制內課程重疊率高達60%-70%,體制內學生轉軌,可更快適應DSE的教學體系。
但很多家長忽略了一點:DSE四門必修課里是有“英文”的,且成績要求不低,及格線是3分(大約雅思6.5分)
圖 | 香港考評局
所以,是否選擇DSE,特別是把目標定在港大、港中文等TOP大學的家長,可以考慮兩個條件:第一,孩子成績可以過本科線/一本線,第二,雅思達到6.0以上。
如果大家想要咨詢上海的DSE學校,小編這里也給大家整理了一張表
其中,耀中耀華、松江愛菊高中部都是今年新啟動的DSE課程,目前正在招生窗口期。此外,如民辦新虹橋、常青藤學校、金蘋果學校、TICC存志學校、上海蒙特奧利弗學校、元頓·遵理 DSE學校等,都是上海熱門的DSE課程學校。
K12國際化升學路徑解析
民辦雙語、公辦國際部入學攻略
7月26日 | 上海綠地外灘中心T3
遠播資深升學規劃師 免費現場答疑
趕緊預約↓
點擊下方卡片立即關注
專注國際教育18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