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怡亞通(002183.SZ)、聯易融(09959.HK)、浙江東方(600120.SH)、飛馬國際(002210.SZ)、中信證券(600030.SH)、生意寶(002095.SZ)、中科金財(002657.SZ)等
本文核心數據:資產規模;應收賬款;行業余額;企業市場占有率;
產業概況
1、定義及特征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即把資金作為供應鏈的一個溶劑,增加其流動性。
一般來說,一個特定商品的供應鏈從原材料采購,到制成中間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在這個供應鏈中,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核心企業因其強勢地位,往往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方面對上下游配套企業要求苛刻,從而給這些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上下游配套企業恰恰大多是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融資,結果最后造成資金鏈十分緊張,整個供應鏈出現失衡。
“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供應鏈金融區別于傳統融資方式,通過科學化和針對化的金融服務,對供應鏈運作環節中流動性相對較差的資產及資產所產生的確定性的未來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借助中介機構的渠道優勢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2、產業鏈剖析:多方參與產業生態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需要多方協作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生態形成有助于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供應鏈金融內部環境主要包括供應鏈中參與企業以及資金提供方金融機構,另外外部環境包括提供技術服務的底層技術支持企業和監管機構。
供應鏈金融生態包含六大類主體:供應鏈金融需求方;供應鏈上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平臺服務方;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方;供應鏈金融機構;供應鏈金融基礎設施方。除了需求方和基礎設施方外,其他主體在不同程度上擔任客戶資源匯集者、風險信號提取者、資金提供者的一個或多個角色。
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行業內企業眾多,其行業內代表性公司如下:
行業發展歷程:當前進入數字化4.0時代
我國供應鏈金融主要經歷了從1.0到4.0的四個發展階段。供應鏈1.0階段其主要特點為中心化模式,及圍繞“1”個核心企業同時為供應鏈上的N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提高各企業間協同化運作能力。供應鏈金融2.0階段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為一體,采用線上模式,通過信息化減少“牛鞭效應”的影響。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供應鏈金融進入3.0階段,整體向平臺化方向發展,主要解決信息不對稱、配置缺位等問題。當前供應鏈金融進入數字化4.0階段,業務模式趨向于實時、定制、小額化,數據質押為創新產品模式,借助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了信息全集成與共享。未來金融供給者可以從產品模式、業務流程等各方面更加注重客戶體驗和個性化定制,金融服務更加智慧化,服務理念徹底走向以客戶為中心。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引導行業有序發展
行業發展受政策扶持,引導參與方共同打造產業生態。供應鏈金融科技市場規模持續發展引人矚目,國家也相繼出臺多項法規與政策完善市場機制,引導供應鏈金融市場向規范化、數字化、智能化高速轉型發展,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標準化、自動化、高效化的融資渠道,驅動核心企業在各自垂直領域實現供應鏈協同,支持體系化、全場景的數字供應鏈金融產品的開發國家層面供應鏈金融行業政策匯總如下:
行業發展現狀
1、供應鏈金融余額年復合增速15%
供應鏈金融行業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這五大領域。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2024年供應鏈金融余額從2018年的19.8萬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45.9萬億元,年復合增速15%。
2、供應鏈金融資產規模穩步增長
供應鏈金融行業資產規模越高,說明該行業的市場規模和融資需求更大,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商業價值。供應鏈金融行業的資產規模反映了該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市場潛力。資產規模越高,意味著更多的企業參與到供應鏈金融活動中,這通常表明該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需求旺盛,企業有更多的資金需求和融資機會。2018~2024年中國企業供應鏈基礎資產總規模從20億元增長到40萬億元,盡管2024年增速放緩,但是資產規模仍然較高。
3、供應鏈金融主要以應收賬款為主
供應鏈金融市場初具規模,供需同步高增長,需求缺口更大。供應鏈金融資產主要以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及庫存為主,其中應收賬款占比最大。2018-2024年,應收賬款從11.5萬億元增長到24.9萬億元,占總資產規模從57%增長到63%。預付賬款比重在12%-13%的比重之間波動。庫存從30%下降到24%。
4、交易需圍繞信用能力進行風險控制
供應鏈金融主要以產業上下游的真實貿易為基礎,以核心企業的良好商譽及履約能力為依托,通過控制供應鏈上的資金流、物流和數據流來提高風控能力,以解決同一鏈條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企業競爭:top5供應商占比七成以上
中國供應鏈金融企業類型的分布源于技術的驅動與產業鏈的需求。根據京杭產業數字金融運河研究院數據顯示,核心供應鏈金融平臺企業占比最高,超過50%,主要是核心企業信用與真實交易數據,整合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這樣的企業有京東、阿里等電商平臺。其次占比較高的是金融機構,在26%迂,其憑借資金成本優勢參與,例如銀行通過供應鏈票據和反向保理拓展業務。此外,還有23%的企業是金融科技類型的,則提供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支持,如聯易融通過區塊鏈實現信用穿透與資產證券化。
注:上述數據為2022年,截至2025年6月,暫未有最新數據發布
目前第一梯隊企業市占率超過10%,包括聯易融、中金云鏈、螞蟻集團和京東科技,第二梯隊是市占率超過5%的企業,為建信融通,這五家企業市占率7成以上,供應鏈金融競爭格局穩定,且頭部企業有一定的話語權。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資產規模進一步提升,行業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1、2030年供應鏈金融資產規模突破90萬億元
預計中國企業供應鏈基礎資產總規模將在2030年擴大至90萬億元。對比企業供應鏈基礎資產總規模及供應鏈金融市場總規模,直至2027年供應鏈金融服務全市場也僅能滿足企業供應鏈基礎資產規模的四成左右,這意味著企業對于供應鏈金融的依然存在較大的資金需求。
2、供應鏈金融四大趨勢顯現
供應鏈金融平臺發展出現行業垂直化、服務多元化、科技融合化、產業生態化四大趨勢。具體的趨勢體現在,供應鏈金融行業垂直化,深度吻合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科技融合探索金融服務新增長極、服務多元化,從供應鏈金融向集成發展、產業生態化,平臺協同模式創新加速生態整合。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