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的寒冬仍在持續,但最冷的時候已經過去。
7月14日,光伏巨頭隆基綠能披露了上半年業績預告,預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凈虧損24億元至28億元,虧損同比收窄46.6%至54.22%;扣非凈利潤虧損32億元至36億元,同比收窄31.78%至39.36%。
從今年一季度財報來看,隆基綠能凈虧損為14.36億元,按照上半年28億元計算,其二季度虧損不到14億元,與去年二季度28.93億元凈虧損相比,大幅減虧。
隆基綠能在業績預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同比將實現減虧24.43億元至28.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光伏行業的整體有所好轉,但是業績大幅減虧并非普遍現象。
據侃見財經觀察,上半年凈利潤減虧的光伏企業主要出現在“BC軍團”上。
除了隆基綠能以外,愛旭股份今年上半年也成功減虧。
根據其披露的半年度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預計凈虧損為1.7億元至2.8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虧損17.45億元相比將實現明顯減虧,同時二季度單季實現扭虧為盈。作為對比,走TOPCon技術路線的光伏企業則普遍虧損擴大,如組件巨頭晶澳科技,預計虧損25億元至3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虧損8.74億元明顯擴大。
受此影響,隆基綠能股價有所回暖,年內已經實現翻紅,漲幅超過2%。根據胡潤2025年全球富豪榜數據顯示,隆基綠能實際控制人李振國、李喜燕夫婦,以280億身價排名第970名,較去年同期下降315位。
侃見財經認為,隨著押注BC技術的光伏企業業績明顯回暖,行業的“BC時刻”大概率會提前到來。屆時,光伏巨頭隆基綠能的業績拐點將會出現,隆基綠能的估值也將會得到修復。
曙光初現
一場不被看好的技術豪賭,經過了八年堅守,終于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刻。
資料顯示,作為BC技術路線的“領頭羊”,隆基綠能最早在2017年就開始布局BC技術。面對當時主流的PERC和初露鋒芒的TOPCon技術路線,經過反復論證后,隆基綠能最終選擇將寶押在BC技術路線上。
在當時,BC技術路線猶如一座難以逾越的產業化高山,BC電池需將正負電極全部精密排布于背面,其工藝涉及多達15次微米級掩膜與光刻,間隙控制精度堪比芯片制造,這是一個因工藝復雜、成本高而被行業視為“小眾”的技術路線。
當然,選擇走BC技術路線也符合隆基綠能一貫的做事風格——“愛偏門,不愛正面對抗”,中國企業家雜志中曾這樣評論隆基綠能,跟其他幾家用銷售鐵軍搶奪市場的策略不同,鐘寶申總是在強調同質化和價格戰對一個企業的危害。
實踐證明,除了不喜歡“隨大流”之外,BC技術確實有它的優勢。
BC技術路線和主流廠商選擇TOPCon或HJT有很大的不同,BC技術需將電池正負電極全部移至背面,消除正面柵線遮擋以提升發電效率,這可以帶來更高的轉換效率。從效率極值上來看,BC電池的轉換效率理論極限為29.1%,高于TOPCon和HJT的28.7%和28.5%,被認為是最接近單結晶硅電池轉換效率的技術。
若僅從轉換效率來看,相比于TOPCon或HJT,BC無疑是最優解,但更高的發電效率背后,其也存在著工藝復雜、成本較高等劣勢。例如,由于早期BC技術尚不成熟,BC電池設備單位投資額在3億元/GW至4億元/GW,而TOPCon設備投資不足2億元/GW。
如今,隨著隆基綠能在BC技術路線上的不斷投入,BC技術已經越發成熟,距離成為市場主流也越來越近。
2021年,隆基綠能將BC生產流程壓縮至比TOPCon少兩個步驟,大幅降低設備投資與制造成本,這一技術突破被鐘寶申稱為“BC技術從實驗室走向量產的轉折點”;2024年,BC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27.3%,接近單晶硅理論極限的93%;同年十月,隆基綠能的HPBC 2.0技術發布,最高量產功率達670W,較行業TOPCon主流組件功率高30W以上,量產組件效率達24.8%。
在技術越發成熟后,目前BC組件全球出貨已經超10GW,而隆基綠能也憑借著在BC技術路線上的布局,在上半年大幅減虧,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虧損24億元至28億元,同比收窄46.6%至54.22%;由此可見,雖然今年上半年隆基綠能還沒有成功盈利,但曙光已經出現。
拐點將近
隆基綠能在BC技術路線上已經筑起了護城河。
資料顯示,目前隆基綠能的BC電池產能已達40GW,預計2025年底增至70GW,三年內將提升至100GW。這一產能規模已使隆基成為全球最大的BC電池生產商,龐大的產能也為其筑起了短期內難以被超越的護城河。
不過,雖然在BC技術路線上有先發優勢,但想要完全走出困境,隆基綠能還有不少的困難需要解決。
首先,是技術普及方面。資料顯示,盡管BC組件溢價能力強,但當前市場份額仍不足5%。行業預測到2026年BC電池市場份額將達到15%至20%,2030年有望提升至30%至40%。但是市場教育需要時間,而隆基綠能的百億級產能投入需要更快速度的市場響應。
其次,是外部競爭方面。雖然BCj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但TOPCon仍是市場主流,占據80%以上的主流市場份額,且TOPCon也在不斷進步。另外,鈣鈦礦等新一代技術路線正加速逼近,其實驗室效率已突破30%,遠超晶硅理論極限,如果鈣鈦礦等新一代技術路線逐步成熟,BC技術的優勢將不復存在,隆基綠能面臨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另外,在目前光伏行業大面積虧損的背景下,想要讓市場全面轉向BC技術路線也不太實際。
據CPIA最新預測,2029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保守預測在800GW以上,那么對應電池環節有效產能約1000GW。考慮目前BC產能約50GW,如果市占率要達到30%,則需要新增產能250GW,按照4億元/GW的單位投資強度(電池約3億元/GW,組件約1億元/GW),需要新增資本投入1000億元;如果市占率要達到50%,則需要新增產能450GW,新增資本投入1800億元。
整體而言,雖然BC技術已經越發成熟,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少挑戰,隆基綠能想要等到拐點到來還需一段時間。
從股價表現來看,年內隆基綠能業績已經回暖,漲幅超過了2%,總市值超過了1200億元。若其等到業績扭虧,其估值也會得到大幅優化。
據悉,因為隆基綠能此前股價下跌,李振國、李喜燕夫婦陜西首富的位置曾被巨子生物范代娣所取代,不過隨著巨子生物陷入“重組膠原蛋白添加”風波之后,其股價大幅下滑,市值跌至647.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92.6億元,而范代娣則持有巨子生物55.03%的股權,其持有市值則縮水至326億元。未來隨著隆基綠能估值修復,李振國、李喜燕夫婦將大概率重新奪得陜西首富的寶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