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鏈博會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由中國貿促會主辦,自2023年起每年舉辦一屆,之前兩屆均在11月份舉辦,據新華社報道,今年首次將舉辦時間提前至夏季。
除了時間提前之外,本屆鏈博會還有多個新變化,包括新增不少“新面孔”、首次設置了“創新鏈專區”、首次成立各鏈條展商聯盟等。
為何要重視供應鏈?
“供應鏈”包含從“源頭生產”到“最終消費”的全鏈條分工與協作。比如,一輛智能汽車的供應鏈,從核心技術到基礎部件, 覆蓋了數十個領域、上萬家企業。一句話,產業鏈供應鏈是世界經濟的血脈,必須時刻保持血脈的暢通。
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工業門類的國家,具有強大的供應鏈優勢,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和貨物貿易大國。正如何立峰所言,“中國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一直以實際行動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為深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有幾個關鍵詞值得關注。
第一,“鏈接”。
鏈博會的主題,是“鏈接世界、共創未來”。
相比其他展會,鏈博會不是促進商品的展銷,而是重點促進產業的合作,以“鏈”會友是其重要特色。
這幾年來,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變亂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顯著加劇。
鞏固和加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是各方的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因為無論是“脫鉤斷鏈”還是“筑墻設壘”,都會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也會侵蝕全球高效合作根基,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中國舉辦的鏈博會,提供了一個促進各方加強溝通、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國際化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參展商不是“對手”而是“隊友”,不是互相“搶蛋糕”,而是一起“做蛋糕”。
何立峰強調,“中國將堅持分工協作、開放包容,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共贏的推動者,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據悉,本屆鏈博會更加注重幫助企業找朋友、找伙伴、找應用場景、找解決方案,首次成立各鏈條展商聯盟,讓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更加可感可及。
第二,國際化。
對比前兩屆數據來看,境外參展商占比逐年提升,國際化水平更高。
首屆鏈博會,來自國外的參展商占比達到26%;到本屆鏈博會,境外參展商占比達到35%,其中歐美參展商達到境外參展商總數的50%。美國參展商數量比上屆增長15%,有60%是世界500強企業。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于健龍在此前的發布會上提到,“在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這么多四海賓朋,特別是全球工商界的朋友們齊聚鏈博會,是對鏈博會投下的信任票,也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投下的信任票。”
本屆鏈博會上還有很多“新面孔”,英偉達、施耐德、歐萊雅、路易達孚、美敦力等一大批知名跨國公司首次登上鏈博會舞臺。
其中,英偉達是全球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今年已經三度到訪中國。黃仁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美國政府已經批準相關出口許可,英偉達即將開始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H20芯片,是為遵守美國出口限制,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的AI加速器。
他還提到,非常高興看到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這里有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美國企業扎根中國市場的確至關重要。
第三,創新。
創新是鏈博會的底色,也是鏈博會的生命力所在。
在首屆鏈博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提到,中國將繼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加強在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領域創新合作。
本屆鏈博會,首次設置了“創新鏈專區”,匯聚了涵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科研機構、交易平臺、科技園區及高新企業等14家參展機構。
這一專區是讓實驗室里的“金點子”變成產業發展的“金鑰匙”,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事務部部長于毅介紹,創新鏈條指的是一項創新從它的源頭。
“創新的源頭,有可能是某一個科研人員的一個創意、學校的一篇論文、某個企業的一項現實需求引發的一些研究,一直到這個創新的成熟狀態,達成了規模生產,形成了現實的生產力。從源頭到成熟狀態就是創新這個完整的鏈條。”
封閉沒有出路,開放才是正途。
來源 | 政知見 版式 | 麥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