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華大學天文系副教授蔡崢在《瞭望東方周刊》的訪談中說,可以用科學來證明“累生累世是真實存在的”!
這場科學與玄學碰撞的盛宴,讓我們感受到了夙世因緣的浪漫。
前世的一千次回眸換來了今生的擦肩而過,《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你》這首歌的含金量還在不斷提升……
前世今生的浪漫
薛教授用科學論證“輪回”的觀點能夠擊中大家的內心,是因為我們都向往著累生累世的永恒。
在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中,當彗星劃過地球上空,割出的口子讓原本應該互不相干的平行世界出現在了同一個時空。
但這一設定也在向觀眾提問:平行時空的自己,還是不是自己?
從《神話》到《步步驚心》,男女主的愛情都受著宿命的牽引,跨過時間的洪流,無懼生死,超脫輪回。
2005年上映的《神話》賺足了觀眾的眼淚,秦朝將軍蒙毅和玉漱公主相愛卻難相守。
蒙毅死后,轉世成了現代考古學家杰克,玉漱則誤打誤撞服下了不老仙藥,在地下皇陵里孤獨地等待愛人。
當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紗被夢境緩緩揭開,玉漱終于認清眼前的杰克不是與自己相愛過的蒙毅,最終選擇了殉情。
爆火的清穿劇《步步驚心》也用了相似的結局。
現代白領張曉因車禍穿越到了馬爾泰·若曦的身上,被迫在封建時代的夾縫中艱難求生,耗盡了她的生命力。
若曦死后,又魂穿回了現代,與四爺胤禛轟轟烈烈的愛情像是一場從沒存在過的夢。
直到張曉在博物館看到了那個與四爺胤禛長得一模一樣的男人,瞬間淚如雨下。
同樣的叩問再次出現:轉世后的那個人還算不算自己的愛人?
相似的長相,或許還留有相似的小習慣,卻唯獨少了跟你相愛的情感和記憶,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簡直是be美學的巔峰。
無論是平行時空還是前世今生,本質都在探討肉體和靈魂哪一個更重要。
是基因和細胞決定了我們是誰,還是經歷、情感和記憶決定了我們是誰。
科學的盡頭真是玄學?
為什么我們總喜歡幻想前世今生呢?
或許是無法用科學解釋和某些人“一見如故”的緣分感,或許是對現世生命消亡的恐懼,又或許是我們期待真愛能夠戰勝永恒的時間……
歸根究底,是人生苦短,我們卻希望當下時空能綻放出千千萬萬種可能性。
近日,蔡崢副教授用科學論證了累生累世存在的真實性,堪稱一場宇宙級別的浪漫。
四五十億年前,一顆恒星爆炸了,這場宇宙煙花秀炸出來的碳、鐵、鈣等元素拼成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就像蔡教授所說的:“地球上所有人都來自同一顆星星。”
我們都是星星的孩子。
有個冷知識:在浩瀚宇宙里,只要時間足夠漫長,所有構成我們的微觀粒子就會像洗牌一樣,重新洗回最初的順序,這叫“龐加萊重現”。
于是,蔡教授進一步提出:如果靈魂是粒子排列組合的產物,那宇宙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復刻出一個相似的你,這就是科學版本的“輪回”。
蔡教授又舉了一個關于夢境的例子,用來證明粒子組合的相似度越高,“記憶重演”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如你體內的粒子組合與百年前某個中槍身亡者高度相似,那他臨終前的劇痛,可能會變成你夢里突如其來的心絞痛。
蔡教授用一句詩貼切地形容了緣聚緣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粒子會“標記”和我們深入互動過的人,在未來“洗牌重組”時,大家會更容易再次相遇。
我們今生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無論是摯愛還是仇敵,都可能是我們前世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
也難怪牛頓晚年跑去研究神學了
當人類開始思考世界的本質,追溯生命的本源,就不得不在科學與信仰之間搖擺不定。
而如今,在累生累世是否存在的問題上,科學與信仰似乎達成了微妙的一致,由此得出的結論還常常富有發人深省的哲思。
追溯生命本源的思考
前世因,今生果。佛家講的是“因緣聚合”,我們在輪回中不斷洗清業力,最終超脫輪回。
道家宗旨是“道法自然”,生死只是萬事萬物在“道”中變化流轉,不必刻意追求輪回,也不必害怕它,順應大道,返璞歸真。
相比之下,儒家就非常務實了。“子不語怪力亂神”,忠君愛國和持身守正才是正道!
一些西方哲學家對輪回也有不小的爭議。
柏拉圖認為雖然有些知識我們從未學過,但靈魂早就會了,只是輪回封印了那些知識。
所以他說“知識就是回憶”,學習就是回憶前世,不斷給自己的靈魂升級。
德國的尼采提出了“永恒輪回”,把輪回當做一場思想實驗,借助輪回照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態度,讓我們直面真實。
但現實中,有人為了輪回甚至會走極端,做出瘋狂的事情。
如1978年的瓊斯鎮慘案,領頭的人誘導加強迫900多名信徒喝下有毒果汁,追求所謂的“集體解脫”。
相信這也是一些思想家對輪回持有負面態度的原因。
英國哲學家休謨崇尚邏輯和經驗,認為輪回缺乏證據,純屬想象力的產物,是無稽之談。
著名的思想家馬克思告訴我們,輪回是唯心主義者的幻覺,是統治階級用來安撫民眾忍受現世苦難的“精神鴉片”。
蔡崢副教授提出的觀點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我們開始重新審視生與死、短暫與永恒的辯證關系。
回顧歷史,有那么多君主妄想長生不老,只因過分憂懼消亡背后的失權。
他們越想永垂不朽,就越是被時間的車輪碾成了微塵。
反倒是那些一心為國為民的偉人,從不癡迷輪回,只是在各自領域里發光發熱。
即使肉體消亡,他們的精神還是能流芳千古。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深深地思念著他們,希望未來某一天能和他們在廣袤無垠的宇宙里再會。
所以,是生命的長度決定了我們嗎?是世俗的成就決定了我們嗎?
都不是,是我們創造的獨一無二的情感與記憶決定了我們。
浪漫不死,我們終將重逢。
當我們站在更高的維度上,回看走過的每一步路,都要提醒自己加倍珍惜當下。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印客共建社群
大家好,印客美學現在有100多萬的粉絲。建立這個社群,是希望找到好的品牌和好的操盤手,來共建。我們會開放出印客美學,引入好的品牌,好的操盤手,跟我們一起來玩轉。
如果你是創始人,有好的產品,有好的團隊,但是產品不知道該怎么賣出去,我們可以提供自己的百萬私域流量,一邊帶動你的產品銷量,一邊培養你的團隊學習私域運營的技能。
如果你是上班族或者自由職業,可以來學習如何成為操盤手,多一份收入和經驗,或是想找到人生第二條曲線。不要錯過機會。印客擁有百萬粉絲。不缺流量也不缺產品,所以有很多的機會,大家可以大膽來學習和實踐。
所以進入這個社群后,請先加群主微信,告訴他,你是做什么的。我們近期會有公開課,來告訴大家我們如何鏈接彼此。
我在群里等你。
- 歡迎關注少禾美學視頻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