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王義卓 通訊員和鄭陽)在西安城墻根下,一條斷裂的盲道止步于亂停的共享單車前;在繁華商圈旁,凸起的導視磚被早餐攤的油污覆蓋。這些被占壓、被磨損的黃色盲道,是視障群體賴以出行的“生命線”,卻因公眾漠視與監管缺位淪為暗藏風險的“隱形陷阱”。2025年初夏,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興慶校區參加全國中學生領導力展示會項目組的同學們挺身而出,毅然發起“點亮黑暗”盲道守護行動,他們用腳步丈量著城市的溫暖,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少年人的責任與擔當,為視障群體精心鋪就了一條充滿關懷的“無礙之路”。
科學調研,精準鎖定盲道痛點。為了讓守護行動更具針對性,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興慶校區陸子涵、趙崔璨、楊元東、和鄭陽、巨旆揚等五名學生展開了全方位的調研。他們歷時一個月,走訪西安市殘聯、陽光使者導盲犬學校、大興醫院眼科,并深入街頭采訪視障按摩師、博主。同步發放的428份問卷,通過多維度的采訪與調研,清晰掌握了盲道面臨的諸多問題,68%市民坦言“不清楚盲道規范”,32%認為“占用無妨”;30%被車輛攤位侵占,22%存在中斷、繞行、材質不達標等設計缺陷;這份扎實的調研結果觸目驚心,但也是破局之道,為后續行動找準了方向,讓每一份努力都能精準作用于盲道困境的解決。
清障還路,讓盲道重煥指引光芒。項目組成員組織60余名志愿迅速行動起來,組建專項清理小組,對近30條城市盲道進行徹底清理。他們彎腰撿拾雜物,耐心勸導占道車主,將一個個障礙物從盲道上移除,同時也建立了“盲道健康檔案”持續跟蹤維護。當被遮擋的黃色導視磚重新露出真容,盲道也重新拾起了為視障人士指引方向的使命,那條“隱形通道”終于恢復了暢通。
科普宣傳,播撒理解與尊重的種子。項目組深知,守護盲道不僅要清理物理障礙,更要消除公眾認知上的隔閡。在校內,他們借助愛心義賣活動契機,精心設計“蒙眼挑戰”體驗活動和“奇葩盲道大賞”科普展,讓同學們在互動中真切感受視障人士的出行不易。在校外,他們來到城墻沿線設置宣講展臺,發放宣傳手冊200余本、遞出超1000份傳單,將盲道知識與守護意義傳遞給過往市民。同時,他們在小紅書、視頻號等平臺發布生動有趣的科普作品,讓更多人通過屏幕了解到盲道的重要性。
政社聯動,構建長效守護機制。為了讓盲道守護不止于一時,項目組積極尋求多方力量支持。他們認真撰寫盲道修整方案,提交至12345平臺獲政府響應,推動局部路段在2025年7月完成修復。他們主動拜訪西安市碑林區殘聯、導盲犬學校,認真學習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并將調研中發現的實地問題一一反饋,提出“盲道動態監測”機制建議,首創“中學生-殘聯”聯席協商模式,更獲得外聯企業5000元資金支持,為行動的持續開展注入動力。聯動視障博主共同拍攝科普視頻,借助媒體的傳播力擴大影響,為盲道守護構建起長效機制。
星河長明,微小行動守護永不熄滅的光。這場“點亮黑暗”盲道守護行動,它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公眾對視障群體的理解之窗,讓“占用盲道無妨”的錯誤觀念逐漸被“主動守護盲道”的意識取代,也為民生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路徑,探索出“青少年提案-政府響應”的有效模式,為其他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寶貴借鑒。這份來自少年的守護,讓城市多了一份溫情,也讓城市文明在細節中不斷進步。
每一塊黃色磚石,都在等待被尊重。每一次彎腰清障,都在重塑城市靈魂。無礙之路終將鋪滿大地——因為少年與愛,永不止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