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風拂去白日的燥熱
南橋鎮正陽中央公園廣場上
棉花糖的甜香氣味
混合著小提琴的悠揚旋律飄向街角
正陽“益”趣納涼市集
這場由南橋鎮正陽社區、第二街區
打造的夏夜狂歡
早已不是簡單的鄰里聚會
而是一場網格治理的生動實踐
小市集大合力,網格治理實現“雙向奔赴”
“兒子的奧特曼卡片換了本漫畫書,還認識了隔壁樓的小朋友!” 居民李阿姨舉著剛從兒童跳蚤市場換的繪本笑盈盈地說。閑置物品在交換中流轉,鄰居在討價還價中逐漸熟絡,這正是社區打破 “陌生人社區”的創新舉措:讓居民在煙火氣里主動走進網格,成為治理的一份子。
商戶們的身影更加亮眼,茶飲攤位老板邊教煮茶邊將居民們的口味偏好一一記下,小朋友喝著健康解暑的茶飲樂開了花。
還有志愿者給居民量血壓的同時不忘普及健康小知識、口腔診所的工作人員孜孜不倦為居民解答口腔問題,不斷給出牙齒健康小妙招。
新形式迸發新活力,網格里藏著“共治小巧思”
沒有刻板的說教,卻讓網格治理的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每個人——這正是網格的巧思所在。
當小丑阿姨用氣球給孩子捏出“網格小衛士”“皮皮狗”“卡通槍”等造型時,當居民扛著一大包洗凈的舊衣物來回收換物時,當郵政局的老郵票引來居民圍看“社區老故事”時,當法律咨詢臺前排起了解普法知識的長隊時,不同身份的參與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 “觸摸”網格治理。
舞臺上,居民自發的小提琴表演,音樂里飄揚的是對社區文化生活的期待;商戶的“果蔬飄香”攤位上,擺著為獨居老人預留的新鮮蔬菜;社會團體帶來的“音樂盲盒”,拆開竟是鄰里合唱的樂譜 ——這些看似微小的瞬間,都是網格治理的“毛細血管”,在納涼市集的輕松氛圍里,悄悄連成了線。
“旁觀者”變身“主人翁”,網格種子蓬勃生長
商戶攤主和鄰居們把各自美好的心愿貼在網格心愿樹上。“以前覺得商戶就是做生意,現在才發現,我們的小鋪子也是網格里的‘細胞’。”一位參展商戶在心愿樹上鄭重貼下便簽。
“以前覺得網格治理是社區的事,現在才明白,我們貼在心愿樹上的‘希望加裝休閑椅’,真的可能變成樓下的新設施。”一位居民指著心愿樹說。這棵掛滿彩色便簽的樹,已化身居民與商戶參與網格治理的“提案箱”。
當電吹管的旋律與孩子們的笑聲交織,當舊物交換的攤位前響起 “下次一起整理樓道”的約定,這場市集早已超越了“好玩”的意義。而是讓居民、商戶、社會團體在互動中發現:網格治理不是任務,而是“我的社區我來建”的共同事業。
正陽社區與第二街區用一場納涼市集證明:好的治理,是讓每個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然而然成為社區的共建者。下一次網格里的“巧治理”,或許就在你我舉手投足間,只有更多人帶著熱情走進網格,每個平凡的日子才能生長出更多溫暖的共治故事。
報送:周燕萍、徐平浩(南橋鎮)
編輯:王鵬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