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美國選擇了出奇一招:由特朗普親自出面,向普京下達一份“50天最后通牒”——若不在期限內與烏克蘭達成?;饏f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100%關稅,并對其石油貿易伙伴征收“二級關稅”。
可就在各方繃緊神經、局勢急劇升溫之際,中國的態度卻引發全球關注。面對北約秘書長呂特的公開喊話,中方并沒有像西方所期待的那樣“致電普京”,而是堅定表達了立場——“不接受非法單邊制裁,也不參與長臂管轄”。
那么,俄軍為何選擇在此時集結16萬大軍?特朗普的“50天窗口”到底意味著什么?中國的態度又為何如此堅決?本文將帶你深入這場地緣博弈的核心。
就在特朗普宣布通牒不久后,俄國防部在7月13日公開宣布:紅軍村南部以及尼古拉耶夫卡村已被俄軍控制。
這不僅是頓涅茨克南部的重要交通節點,更是俄軍在烏東戰線的關鍵突破點。俄方稱,此舉標志著俄羅斯在南線推進中取得實質性成果,戰局已然發生微妙變化。
更引人注意的是,普京并未在特朗普的威脅下退讓。相反,俄軍在紅軍城、庫普揚斯克等方向迅速完成大規模集結,并配合“逐步封鎖、削弱后勤”的戰術,意圖重演巴赫穆特、阿夫迪夫卡式的“絞殺戰法”。
據《紐約時報》透露,這場戰役其實籌備已久。自去年8月起,俄軍便在紅軍城南部穩步推進,先后奪取了庫拉霍沃、謝利多沃等要點,并于兩個月前拿下紅軍城東部交通樞紐
烏克蘭方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據《RBC烏克蘭通訊社》7月15日報道,澤連斯基緊急啟動了一場大規模內閣重組,涉及總理、國防部長等核心職位。第一副總理斯維里堅科被提名為新總理,而現任總理什梅加爾則將接任國防部長。
有消息稱,這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最大規模的政府改組。澤連斯基此舉意在穩住外部援助體系,向西方釋放“緊急應戰”的信號。
與此同時,烏克蘭的征兵政策也發生驟變。越來越多的視頻顯示,征兵辦已不再局限于街頭“抓人”,而是開始“入室強征”。這反映出烏軍兵力枯竭的嚴峻現實。甚至有部分俄媒報道指出,近期被俘烏軍士兵中女性比例顯著上升。
在外援方面,烏克蘭過去五個月內共收到約42萬枚炮彈。其中16萬枚由美國提供,其余則由捷克等國協調供應。
德國外交部長在布拉格表示,柏林已投入超10億歐元參與該計劃。據捷克國防部數據,今年捷克已向烏克蘭交付150萬枚炮彈,并計劃明年再提供180萬枚。
特朗普7月14日在白宮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宣布,美國將繼續對烏提供軍事援助,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等核心裝備,但費用全部由歐洲承擔。也就是說,美國要打“代理戰”,卻不愿再做“冤大頭”。
呂特雖當場應允,但回國后卻遭遇歐洲議會強烈反彈。法國、捷克、意大利紛紛表態拒絕參與援助,法國甚至公開批評該方案將進一步破壞歐盟財政平衡。波蘭外長則提議,應動用被凍結的俄方資產支付軍火費用。
歐洲內部在援烏問題上的分裂已顯而易見。德國雖表面支持,但實際卻將援烏資金從80億歐元削減至40億,其余轉投本國軍工體系。英國也在削減對烏軍援預算。整個西方世界,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已開始顯露疲態。
面對西方的焦慮和施壓,中國卻顯得格外冷靜。7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中國反對任何形式的非法單邊制裁,不接受“長臂管轄”,也不會按照西方設想去“致電普京”。
這并非臨時決定,而是中方一貫立場的延續。早在數月前,王毅外長在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時便強調,中俄關系不受第三方干擾,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和平解決沖突的外交原則。
北約的算盤打得很精。呂特從美國回到歐洲后就立即對中國、印度、巴西三國施壓,要求它們“勸說普京”盡快接受停火協議。他甚至威脅稱,若50天內戰火不熄,這三國將面臨美國“二級制裁”。
印度對此迅速作出回應,稱若遭制裁將另尋石油貿易伙伴。而中國則更為堅定,明確拒絕接受西方安排的角色分配。外交部回應稱,“中國不吃這一套”,不會參與對俄施壓,更不會在西方威脅下動搖立場。
普京的態度也極其耐人尋味。在這場大戰前夕,他沒有頻頻發聲,而是前往俄國內的鋼鐵廠視察,與年輕工人暢談“多生孩子”。這種異常的平靜,令西方情報界更為緊張——普京越是淡定,就越說明俄方準備就緒。
朝鮮也不甘于只做看客。據情報部門確認,朝鮮除此前提供的1200萬枚炮彈外,還將增派3萬名“志愿軍”協助俄方守衛庫爾斯克等關鍵區域。此前俄朝聯軍在庫爾斯克方向取得顯著成果,朝鮮軍隊的戰斗力已獲俄方認可。
面對這一切,烏軍的處境愈發艱難。第12集團軍雖加強擴編,但整體兵力仍不過8萬人。47師“北約金剛”部隊從庫爾斯克一路南下,幾無輪休,戰力早已透支。紅軍城至康斯坦丁洛夫卡一線長達30公里,防線若被突破,烏軍將陷入全面潰敗。
俄軍的戰術也愈發激進。在蘇梅戰線,采用“火墻推進”戰法,每30分鐘炮擊一輪,步兵緊隨其后清剿殘敵。無人機畫面顯示,烏軍多個陣地已形成16公里死亡包圍圈,補給斷絕,傷員滯留,形勢岌岌可危。
西方本以為通過經濟制裁可以迫使俄羅斯讓步,結果卻是俄軍在軍事、外交、后勤三線全面加速。在關鍵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再次彰顯大國風范,不盲從、不搖擺。
這場戰爭的實質,遠非俄烏之間的沖突那么簡單。它更像是一場全球格局洗牌的前夜交鋒。西方想靠經濟和話語權主導局勢,可中國以冷靜態度和穩健戰略,正在重新定義什么才是真正的“影響力”。
在這場不對稱的博弈中,誰能笑到最后,還需時間來驗證。俄軍已集結完畢,烏軍疲于應戰,美歐焦頭爛額,而中國則以不動如山的姿態,贏得戰略主動。戰爭的最終勝負或許未定,但國際秩序的重心,正悄然發生偏移。
信息來源:
[1]特朗普威脅普京 環球時報
[2]“鑒于俄羅斯目前的攻勢,普京決定無視特朗普的不滿繼續推進”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