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這個貴州小城,正因為抹茶產業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最近,“日本抹茶短缺”的新聞引發全球關注。據了解,受去年夏天創紀錄的高溫天氣影響,日本制作抹茶的原料茶碾茶今年大量減產,交易價格創紀錄。日本茶協會數據顯示,碾茶的價格不斷攀升。今年5月在京都的拍賣價格同比增長170%。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抹茶的價格還在繼續上漲。整個6月,在日本京都宇治——這個幾乎和日本抹茶畫上等號的城市,不少抹茶店為了保證對寺廟、神社等重要場所的供應,開始限制游客購買抹茶。
而日本將目光投向了銅仁,加大對抹茶的進口力度。2025年上半年,銅仁就已經向日本出口了16噸抹茶,近期還有多批次抹茶即將發往日本。
早在2023年,銅仁的梵凈抹茶產銷量,已經躍居全國第一,出口量則排名世界第二。彼時,網絡上“農業大摸底”之后,外界突然間發現了這個抹茶賽道的“隱形冠軍”城市。
銅仁城市風光 圖/視覺中國
時隔兩年,當業界再次將目光聚焦這座“中國抹茶之都”時,銅仁的抹茶產量和生產模式,已經有了進一步提升。
銅仁,這個貴州小城,是如何一躍成為“中國抹茶之都”?
抹茶產業快速崛起
在抹茶這個行業細分賽道上,銅仁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從出口量上看,2024年銅仁抹茶出口量達到了180噸。到了今年上半年,銅仁抹茶出口量已經達到了230噸,這意味著僅上半年,銅仁抹茶的出口量就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銅仁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但成為“中國抹茶之都”的故事,近期才被外界所熟知。據了解,2018年銅仁市獲授“中國高品質抹茶基地”稱號,目前全市已建成高品質抹茶原料基地8.5萬畝。
那么,銅仁的抹茶行業是如何崛起的?作為深耕茶業行業幾十年的“老兵”,貴茶集團副總經理蘭方強見證了銅仁抹茶行業的崛起。
蘭方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近十幾年時間,國內茶葉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雖然銅仁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但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仍然是一道難題。他說:“國內的茶葉賽道,多年形成了名優茶葉品類和產地高度捆綁的情況,比如談到綠茶,有西湖龍井;談到紅茶,有正山小種;談到白茶和黑茶,則有福鼎白茶和安化黑茶。相比這些讓人耳熟能詳的地域品牌,貴州茶產業,能讓人一下子想起來的知名地域茶品牌幾乎沒有。”
抹茶的生產與加工工藝,與傳統茶葉的產銷形式不同。抹茶,這一茶飲的發祥地實為中國。早在魏晉時期,中國就有“末茶”一說,“末”即為“粉末”。這種將綠茶打磨成茶粉的飲用方式,在唐朝時興起、宋朝時達到鼎盛。抹茶的制作過程別具匠心:采用新鮮綠茶,通過蒸青的方式做成茶餅,在需要食用時,將茶餅打磨成細粉。近二十年來,日式抹茶產品重新傳入國內,引發了不少年輕人的熱捧。
抹茶茶藝 圖/視覺中國
“在多次市場調研后,我們發現抹茶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特別是與來自美國的茶葉客戶交流后,我們更堅定地計劃開發抹茶產品,因為不單在國內,在美國抹茶也有較大的市場空間。此外,入局抹茶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開國內競爭異常激烈的綠茶、紅茶等賽道。”蘭方強說。
據了解,作為銅仁茶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貴茶集團從2015年左右開始布局抹茶產業,在它的引領和帶動之下,銅仁的抹茶產業迅速崛起。
而產業崛起的過程中,蘭方強表示,銅仁的抹茶產業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對產業的方方面面施行了更嚴格的標準。他說:“我們產品用的是歐盟標準,比國內同類型標準嚴格得多,這讓產品受到了越來越多客戶的青睞。”
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銅仁江口縣是銅仁抹茶的主產地,到了2024年,這里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抹茶單體精制車間,抹茶年產量達1300噸。
“銅仁抹茶原料基地,選擇的都是生態環境好、茶園管理好、相對集中連片的茶區,推廣了高效種植技術。從品種選擇上,則是選取了福鼎大白茶、‘龍井43’等葉綠素和氨基酸含量高的適制品種茶園,通過茶園土壤、茶樹鮮葉‘雙檢’合格后納入抹茶基地管理,從源頭保障原料品質。”銅仁市農業農村局茶產業發展科科長、正高級農藝師徐代剛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他說,銅仁還制定發布了《梵凈抹茶茶園管理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全面推廣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
產業價值有待深挖
相比于傳統名優茶品使用場景較為單一的情況,抹茶的用途較為廣泛,包括但不限于新式茶飲、冰激凌、烘焙食品、化妝品、保健食品等。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抹茶健康屬性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其市場前景還在擴大。
“去年貴茶已成為世界抹茶產量排名第二的公司,產量第一的公司是日本的Aiya公司。我們的規劃是到2027年,使貴茶躍升為全球抹茶產量世界第一的公司。”蘭方強說,現在公司的客戶包含了涉及抹茶的茶飲品牌、烘焙品牌、化妝品等方方面面的頭部品牌,比如海底撈、益禾堂、滬上阿姨等。
據悉,目前銅仁的抹茶產業,主要銷售渠道是供應商家,即成為優質原料供應鏈的一環,銷售占比超過80%。
但在艾媒CEO張毅看來,銷售抹茶原料固然能獲得一定收入,但抹茶產業的價值遠遠不只是成為供應鏈上的一環。在他看來,這一產業還有更大潛力值得挖掘。
提到抹茶,日本是繞不過的話題。公元9世紀,抹茶被遣唐使帶到日本。從此,抹茶在日本大行其道,并且逐漸形成比較系統的儀式。但在中國國內,飲用抹茶的習慣在明代開始式微。直到20世紀末,中國從日本引進碾茶的生產技術,抹茶文化及抹茶重新回流我國。
在日本,“抹茶之鄉”京都宇治,聞名全球。宇治之所以獲得日本“抹茶之鄉”的稱號,最開始也是因為其是日本重要的抹茶產地。而最近20余年,則得益于當地將抹茶所有的周邊產品和旅游體驗,包裝成“日式美學”。
2003年開始,京都府山城廣域振興局開始致力于“宇治茶鄉”的營造。在《山城地域振興計劃》中提到,將“通過匯聚、連接和完善各種宇治茶相關資源(茶園、設施、歷史、文化、人物等)……增加宇治茶愛好者的數量。”振興局邀請了專門的景觀設計師進行茶田設計,另外,還共設立了5條宇治茶歷史街道,供游客們了解宇治茶的歷史、文化、產業、風景等等。
在張毅看來,雖然外界經常將抹茶與日本文化直接關聯,但作為抹茶最初的發源地中國,如果深挖歷史,講好抹茶故事,特別是找到自身的特色,同樣能更好挖掘這一品類的價值。“中國是茶飲的發源國,有太多歷史值得品牌挖掘,抹茶這一品類同樣不例外。當然,宇治對抹茶的城市營銷案例,同樣值得借鑒。”他說。
不滿足于只做供應鏈品牌,目前銅仁也開始持續挖掘抹茶的價值。
徐代剛介紹,現在銅仁已經連續舉辦4屆梵凈山抹茶大會,拍攝抹茶主題電影、創作抹茶主題歌曲、編寫抹茶主題書籍,舉辦抹茶文化宣傳周、抹茶雅集、抹茶產業青年人才創意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還推動抹茶與銅仁世界自然遺產梵凈山旅游品牌深度融合,他說:“現在銅仁還以江口縣為核心規劃建設抹茶小城,以江口縣梵花街、碧江區中南門歷史文化街區為重點規劃建設抹茶街區。”
銅仁梵凈山航拍風光 圖/圖蟲創意
而銅仁本地,最近幾年也誕生了抹山集、抹香集等圍繞抹茶的新式茶飲品牌。
在張毅看來,抹茶這一品類,在城市品牌建設層面,還值得銅仁做更多更深入的挖掘。
記者:趙越
編輯:孫曉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