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北京權威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年的個案咨詢,積累了豐富的咨詢經驗,有卓越的咨詢效果。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在校成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
各位寶爸寶媽們!今天咱來聊聊《孩子心里的燈塔:如何為不安的小靈魂撐傘》。
咱先說第一點,安全感是孩子心里的燈塔。當孩子像小可憐似的縮在墻角,頭都不敢抬,或者像風雨里的小樹苗搖搖晃晃,這時候你跟他說“勇敢點”根本沒用,他們需要的是一把能遮風擋雨的傘!安全感可不是孩子一生下來就有的鎧甲,而是爸媽用耐心織出來的網,它藏在睡前故事的溫暖里,藏在孩子摔倒時那句“慢慢來”的安慰里。
接著說說破譯孩子的“不安密碼”。有些孩子就像含羞草,輕輕一碰就縮起來;有些像刺猬,脾氣暴躁其實內心可軟了。咱別著急給孩子貼標簽,蹲下來好好看看他們發出的信號。比如黏人模式,孩子老是牽著你的衣角,就怕一松手你就沒影了;還有退縮時刻,新環境對他們來說就像迷宮,連玩具都不敢碰;情緒就像坐過山車,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尖叫,就像被遙控器控制的開關。
再講講用“穩定感”澆灌不安的種子。孩子要的不是啥完美世界,而是能有規律的日常。試試這些辦法:每天放學后搞個“秘密基地”時間,哪怕就一起分享一顆糖;給孩子定個彈性邊界,允許偶爾晚睡看星星,但要讓孩子知道媽媽一直都在;出門前畫張“冒險地圖”,告訴孩子接下來要干啥。
肢體語言比說一堆話都管用。心理學家說了,孩子前三年的事兒可能記不清,但皮膚記住的溫度可忘不了。咱試試這些無聲的擁抱,每天花10分鐘,手機一關,讓孩子想說啥就說啥,哪怕一直講恐龍故事;睡前在孩子耳邊哼童謠,這聲音就像安全結界;用玩偶演“小熊過河”的游戲,讓孩子指揮角色,慢慢培養他的勇氣。
孩子哭著說“我害怕”的時候,別著急給擦眼淚。可以這么說:“害怕是勇敢的開關,就像閃電俠變身前得閉上眼睛”;“媽媽小時候也怕黑,我發明了‘星星手電筒’游戲”;“咱一起畫‘害怕怪獸’,再給它起個搞笑的名字”。
最后說說自然界的“安全感補給站”。泥土、樹葉、雨滴,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情緒導師。帶孩子去公園找“勇氣石”,每塊石頭代表一次小冒險;種向日葵,每天記錄它的生長,讓孩子知道等待的力量;下雨天踩水坑,把濺起的水花當成“打敗恐懼的子彈”。
安全感就像流動的河,沒有孩子一生下來就有安全感,就像河流不可能一直風平浪靜。咱要教孩子浪頭打來的時候怎么抓住岸邊的蘆葦,在漩渦里怎么呼吸。咱就是孩子最開始的錨點,不一定天天都順風順水,但孩子永遠有地兒可回!大家覺得這些方法咋樣,要不要回去試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