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指南
起居飲食
三伏天來了
初伏、中伏、
末伏
三
今天,
長春正式入伏!
俗語說“熱在三伏”
入伏標志著真正暑天的開始
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日子
今年三伏天將從
7月20日起入伏
8月18日出伏
全程30天
一
三伏日歷
三伏天,作為自然界陽氣最盛之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旺盛的階段。此時,人體毛孔張開,汗液排泄增多,以調節體溫,防止中暑。
然而,過度的汗液流失也容易導致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失衡,加之高溫高濕的環境,易使人感到疲倦、煩躁,甚至誘發中暑、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因此,了解并順應自然規律,科學養生,是三伏天里不可或缺的生活智慧。
二
三伏養生
三
貼敷“三伏貼”須注意
“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理論而發明的一種外用的貼敷治療方法,分別在每年的頭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三伏貼”結合了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專家介紹,“三伏貼”的適用范圍包括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寒性疾病,如慢性腹瀉、胃痛、過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痛經等,在夏季給予針對性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
“三伏貼”并非“萬能貼”
這幾類人群要注意
“三伏貼”雖然可以治療很多疾病,但“三伏貼”并非“萬能貼”,這幾類人群使用“三伏貼”時需要注意:
- 兒童貼敷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為0.5~2小時,以免皮膚過敏等。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三伏貼”。
- 老年人反應和年輕人不同,使用“三伏貼”時要密切觀察皮膚反應,若出現紅腫、瘙癢等不適,應立即停用,必要時咨詢醫生。
- 孕婦禁用“三伏貼”,因為“三伏貼”中的藥物多具有辛溫、活血、走竄等作用,可能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胎動不安甚至流產等嚴重后果。
- 糖尿病患者皮膚愈合能力較差,貼敷“三伏貼”時間不宜過長,特別要注意觀察是否出現皮膚損傷等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貼”偏于熱性。體熱、陰虛火旺、平時口干舌燥、皮膚易過敏、疤痕體質的人群不適合貼敷。此外,肝腎功能嚴重不全的患者也不建議貼敷“三伏貼”。
面對三伏天
要關注天氣預報預警
及時采取科學的防暑降溫措施
來源:綜合央廣網、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社
編輯:張瑜
初審:張瑜
復審:李沖
終審:王繼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