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因得從特朗普上臺后的一系列關稅說起。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簽署命令,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品加25%關稅,對中國加10%。加拿大每年對美出口大量鋼鋁,這直接打擊本地產業。加拿大鋼鋁出口到美國的量很大,關稅一升,工廠訂單就少,工人就業受影響。加拿大本該直接跟美國談,但卡尼政府轉頭調整對外部鋼的進口政策。
2025年7月16日,卡尼宣布對含有中國熔煉和澆鑄鋼的產品加25%關稅。這針對所有國家,但美國完全豁免。政策設計是,有自貿協定的國家,超過2024年水平才加稅;沒協定的,超過一半就加。重點是美國不挨刀,這等于用別國鋼補美國關稅損失。加拿大鋼產業代表抱怨,本土工廠競爭力弱,進口鋼涌入市場。西部省份鋼供應商庫存積壓,生產計劃亂套。
中國商務部很快回應,指加拿大違反世貿規則。早在2025年3月8日,中國就對加拿大農業品加關稅,包括油菜籽油、油餅、豌豆100%,豬肉和水產品25%。這是報復加拿大2024年10月對華電動車100%、鋼鋁25%。加拿大油菜籽出口依賴中國,2024年出口額49億加元。中國是加拿大油菜籽最大買家,去年賣了64%產量。現在訂單沒了,期貨價格波動大。
中國轉向澳大利亞補缺口。作為全球第二大油菜籽生產國,澳大利亞前兩年跟中國貿易摩擦鬧僵,但2025年關系回暖。中國計劃從澳大利亞買五批試驗油菜籽,總量15萬到25萬噸。澳大利亞農場調整收獲,港口準備裝載。中國庫存降到四年低點,推動需求轉移。加拿大西部農場存貨堆積,期貨一周跌12%。許多農場轉種小麥,部分難維持運營。
加拿大政府這一步引發國內爭議。保守黨領袖皮埃爾·波利耶夫指責自由黨犧牲農業換美國支持。媒體報道農民訂單流失的財務壓力。中加貿易摩擦加劇,加拿大2024年10月對華電動車和鋼鋁加稅,中國3月反擊,包括豬肉海鮮關稅。卡尼在東盟會議上談經貿合作,但幾天后宣布鋼關稅,信譽受質疑。
澳大利亞從中獲益,中澳簽約政治信號明顯。中國話語權強,能快速調整供應鏈。加拿大油菜籽另一大市場美國也加35%關稅,兩頭堵。農業分析師預測,失去中國市場每年損失38億加元。卡尼幕僚討論對策,繼續跟美國走,出口崩盤;轉向中國調整,政治壓力大。加拿大在大國博弈中受傷。
再深挖,這不是孤立事件。特朗普貿易戰從第一任就開始,2018年加鋼鋁關稅,加拿大報復。2025年重演,但規模大。中國學聰明,不直接懟美國,轉打加拿大和墨西哥,逼他們別配合美國堵中國貨。加拿大鋼關稅正中這點,美國要加拿大別成中國鋼后門。
加拿大鋼進口三分之二靠外,政策切半無協定國配額,加50%關稅。自由黨政府說護本土就業,但批評者說這是跪舔美國。保守黨嘲諷,用農民錢換華盛頓笑臉。公眾意見分歧,有些支持護產業,有些憂物價漲。
中國轉向澳大利亞有背景。2020年中國禁澳多品,但2023年后緩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貿易回暖。中國庫存低,需補油菜籽。加拿大原籽沒直接禁,但加工品100%關稅,實際堵路。加拿大出口中國油菜籽籽多于油,影響連鎖。
農業分析師算賬,加拿大油菜產業年損38億,農場過冬難。政府推AgriStability,但報名率低,農民說手續煩。省政府可選發75%預付,但覆蓋不全。加拿大漁業也傷,2024年水產出口中國部分堵。
卡尼外交尷尬。東盟會上跟王毅談務實合作,72小時后加鋼稅。國際信譽掉。中國商務部說加拿大于理不合、于法無據、于事無補。加拿大重蹈2018年扣孟晚舟后禁油菜籽的覆轍,當時農業重創。
現在,加拿大騎虎難下。繼續跟美國,農產品完蛋;認錯中國,面子掛不住。幕僚緊急商討,但農民已成輸家。這課給各國:大國博弈中別當墻頭草。加拿大本可向澳大利亞平衡中美,卻一邊倒,結果自砸腳。
這事反映全球貿易亂局。特朗普關稅潮下,各國自保。中國供應鏈韌性強,能轉訂單。加拿大經濟依賴美中,調整慢。未來看談判,但短期痛在農民和產業工人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