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文/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電影《你行!你上!》是典型的姜文式電影風格,并且一如既往的,聚焦于“贏學”敘事。概言之,姜文式的贏學,其實是中國式的贏學,強調主客觀的辯證法——勝利建立在物質績效和精神信念的對立統一之上。
《讓子彈飛》里有一句著名的臺詞,“站著,并且把錢掙了”,是姜文式贏學的集大成表達。在亂世,如果只有一把槍,能賺錢,但得在山里去賺,躲躲閃閃;如果擁有縣長的驚堂木,也能賺錢,但得跪著。但是,如果擁有槍,還有縣長的驚堂木,則可以站著把錢賺了。事實上, “槍桿子里出政權”,既強調武器的批判,也強調批判的武器,只有物質和意識統一時,一個人,一個組織,乃至于一個國家和民族,才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你行!你上!”是一個肯定句式,“你行!”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客觀事實判斷,鋼琴天才有實力,當然是行的;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精神勝利法,意思是說有實力,再加上努力,肯定行的。但如果再加上“你上!”,則可以理解為客觀實力外加努力,遇到了機會,便責無旁貸,需要去迎接勝利。如此,一個人要成功,其實是綜合了天賦、運氣以及努力等各種主客觀條件。
如果從隱喻的角度闡釋,《你行!你上!》與《讓子彈飛》是一種呼應,甚或說是歷史敘事的延續?!蹲屪訌楋w》講述的是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不難看出,一批有覺醒的志士仁人,其實已經找到了革命勝利的法寶。只不過,“站著,并且把錢掙了”這一頗具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先進理論,還只是掌握在少數先鋒隊手里,絕大多數人還停留在“盲目崇拜”或“眼見為實”的唯心主義或機械唯物主義理解水平上。
因此,一批先覺哪怕帶領普通大眾取得了小勝,但也很難說大眾理解了革命勝利的方法論,骨子里面人們還是迷信傳統的一套,跪著不起。在這個意義上,革命必然是有挫折的,也是要經歷過迷惘期的。只有普通大眾也接受了科學的方法論,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贏學理論的時候,革命才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你行!你上!》是郎朗的自傳電影,但朗朗坦言,他和他父親只是餃子皮,餃子餡是姜文的。在我看來,郎朗自傳只是為姜文式贏學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表達對象。只不過,這個故事載體,實在是奇妙。在過去的幾十年來,鋼琴可謂是中國城市家庭教育的重要“賽道”,無論有無天賦,家長已經把鋼琴(才藝)看作是素質教育的有機部分,希望自己的子女超過自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已經是一代“新人”,他們在成功學上,相信“努力就會成功”。哪怕是普通人,他們沒有跪倒,沒有認命,而是已經覺醒。這一代國民,已經和《讓子彈飛》里的群盲,簡直是有天壤之別,一代新人換舊人。姜文在接受訪談時講過,他的父輩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一代人,不信邪,不氣餒,靠自己的努力建設新中國。想必,“站起來了”是姜文電影風格中始終存在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物質基礎。
《你行!你上!》想必在說一件事,在一個已經“換了人間”的世界里,人們沒有理由不去贏。當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加入“雞娃”的行列時,我們除了反思內卷的負面作用外,更應該關注“雞娃”背后的贏學思維。這一思維在于,新世界還是靠實力說話的,只要努力,便有機會;如果有點天賦,普通人努力是可以逆天改命的。
郎朗是一個八零后,這一代人可以說是中國上升期的最大受益者,他們憑借高考擴張、經濟騰飛,實現了整體上升。城市的八零后可能提前背父母“雞娃”,但對于大多數農村八零后而言,他們沒有被“雞娃”的經歷,卻也憑著努力奮斗出人頭地。
當然,無論是否“雞娃”,個人的成功始終是建立在一系列社會制度的基礎之上。《你行!你上!》看上去是個人(郎朗或朗爸)英雄主義的勝利敘事,但無不顯示著集體主義的成功。如果沒有朗爸郎媽的通力合作,很難想象普通家庭的小孩可以在曠日持久的教育里勝出,這是家本位文化的勝利。如果沒有單位的支持,甚至是其他若影若現的社會支持,如老師們的付出,同事和鄰居的幫助,甚至是公安局這個行業“同袍”的幫助,以及全社會的理解,也很難想象天才少年會肆意成長,這是集體主義制度的勝利。
電影里沒有出現國家和民族的符號,但是,《黃河大合唱》《瀏陽河》樂曲的出現,卻也在社會主義國家榮譽和民族自信的影響。這兩首歌,一首激昂,催人奮進;一首則抒柔,撫慰人心,它們代表著中國精神的兩面。
姜文式贏學的可貴之處是,其電影始終充滿著精神勝利法的味道,卻始終講績效、講科學。正如郎朗的成功,他沒有將之拍攝成是天才鋼琴家的自傳電影,而是將主人公設定為郎爸——這個可以鏈接家庭、單位、城市、行業、國家等集體主義載體的人。因此,唯心主義的個人英雄主義是不存在的,個人的成功,總是建立在那些或明或暗的社會支持基礎上。
姜文式贏學的道理,藏在一個長者,也是一個智者的名言里:“一個人的命運既要考慮個人的奮斗,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這是制度自信,也是方法自信。
對,就是那個歷史的進程。和《讓子彈飛》里的舊社會,人們還在需求擺脫封建束縛,爭取民族獨立相比,《你行!你上!》已經換了人間,人們已經在“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了。只不過,這句口號本來是中國足球喊出來的,可惜的是,喊口號的人最拉垮,而沒怎么喊口號的硬核科技,卻在突然之間走上了世界舞臺。用鋼琴這個隱喻,很可能是在做一個反諷:中國的硬實力已經不需要證明了,軟實力還需要證明。
鋼琴、足球等軟實力,如何證明自己呢?是依靠硬實力說話,自力更生長期努力,實力到了,便責無旁貸;還是依靠被西方認證過的“大師”引介,甚至于依靠市場買辦的“操作”,永遠寄人籬下?
客觀上,郎朗的成功絕非偶然,除了集體主義傳統外,更重要的是它遵循了中國人的奮斗邏輯。一個人不管條件好壞,就問你服不服輸,努力了沒有。正如郎爸每次在比賽時和郎朗的交流時質問的,“你是害怕,還是緊張?”如果是緊張,那是技術問題;如果是害怕,則是認識問題。
簡單而言,一個人如果在心里站起來了,其成功可能還要看運氣;但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每個人都站起來了,大家都在努力,“只爭朝夕”,一代人為下一代人創造更好的條件,那么,勝利就是必然的。
在這個意義上,《你行!你上!》也可以作為一個普通的勵志電影來看。在隱喻層面上,它可能是在解釋壓縮式現代化成功的制度奧秘,關于國家和民族崛起的故事。但在一個正常故事里,它可能是在為“雞娃”辯護,告訴人們,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尤其是在面對看似不可戰勝的強敵面前,沒有理由躺平,更不應該跪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