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公開歷史文獻資料結合個人理解創作,部分內容為文學性演繹,文末已列出參考資料。
西周太師尹吉甫全身立像插畫
“文能提筆編《詩經》,武能揮師定邊疆”,這話說的不是別人,正是西周的 “全才” 尹吉甫。
這人姞姓,兮氏,名甲,字伯吉父,金文里叫他兮甲、兮伯吉父,官拜太師,相當于現在的 “國防部長兼文化部長”。
您說新鮮不?三千年前就有這樣的 “跨界高手”,左手握戈矛能打到太原,右手執竹簡能編出《詩經》,連王國維都得專門寫篇《兮甲盤跋》琢磨他的名字,這分量可不一般。
要講尹吉甫,得從那尊滿身綠銹的兮甲盤說起。這銅盤是西周晚期的寶貝,重現人間時,上面的 133 字銘文把他的能耐記了個明明白白。
開篇就說周宣王派他去打獫狁,那獫狁是啥?就是西北的游牧部落,跟西周是 “老冤家”,時不時就南下搶糧食。
西周軍隊北征獫狁的壯闊場景插畫
尹吉甫帶著兵,一路追著獫狁打,從鎬京打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詩經?小雅》里 “出車彭彭,旂旐央央” 寫的就是這陣仗 ,戰車隆隆碾過黃土,旌旗獵獵卷著西風,想想都覺得帶勁。
可您別以為他只會打仗,打完獫狁,周宣王又派他南征。這次不是動刀子,是去跟南淮夷 “講道理”,說白了就是收貢賦。
南淮夷部落散在淮河兩岸,平時打魚種地,見周師來了就裝傻充愣,想少交糧帛。
尹吉甫有辦法,先擺開陣勢讓他們瞧瞧厲害,再派使者說:“按時交貢,保你們平安;要是耍賴,下次就不是使者來了。”
南征淮夷收貢插畫
南淮夷哪敢不聽?趕緊把絲帛、糧食、銅器堆成山,《兮甲盤》銘文里 “淮夷舊我帛賄人,毋敢不出其帛、其積、其進人”,說的就是這回事。這手 “先禮后兵” 的本事,比單純砍砍殺殺高明多了。
更絕的是,這位大將軍還是 “中華詩祖”。傳說《詩經》里不少篇章都經他手采集編纂,《崧高》《烝民》《韓奕》《江漢》這幾首,明晃晃寫著是他的手筆。
您讀 “崧高維岳,駿極于天”,那是他送申伯封國時的贈詩,字里行間全是對江山社稷的牽掛;您品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那是他勸誡同僚的箴言,半是道理半是詩。
王國維說他 “以吉為始,以甲為初”,連名字都藏著 “開卷有益” 的意思,難怪能編出這么一部 “詩三百”。
尹吉甫編纂《詩經》插畫
野史里說,他采集民歌時特接地氣。
見著農夫耕地就蹲田埂上聽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著姑娘采桑就站桑樹下記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甚至連戰士們的牢騷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他都恭恭敬敬記下來。
有人笑他 “將軍不務正業”,他卻說:“刀槍能守一時疆土,詩句能傳萬世人心。” 這話雖沒正史記載,但《詩經》里那股子鮮活的民間煙火氣,八成就是這么來的。
關于尹吉甫的出生地,歷來吵得熱鬧。
尹吉甫故里傳說插畫
南宋《方輿勝覽》說他是房縣人,湖北房縣現在還有尹吉甫鎮,鎮上老輩人能哼幾句據說是他傳下來的民歌;也有人說他是平遙人,山西那地界出土過帶 “兮甲” 字樣的陶片。依我看,房縣的說法更靠譜,那兒不僅有古鎮,還有清代修的尹吉甫廟,廟里石碑刻著 “詩祖故里”,這份念想總不能是空穴來風。
他的墓地更有意思,陜西、湖北、河北、山西都有,跟 “遍地開花” 似的。
有說他戰死沙場葬在太原,有說他告老還鄉埋在房縣,還有說他隨周王巡狩逝于南皮。其實這恰恰說明他名氣大,后世都想沾沾他的 “文武仙氣”。就像現在各地爭 “名人故里”,不過是想留住那點歷史的念想罷了。
最讓人唏噓的是他的家庭。傳說他有倆兒子,伯奇和伯封。伯奇是庶長子,他媽早逝,后媽總在尹吉甫跟前說他壞話,逼得他流落荒野,最后編成《履霜操》這首詩訴冤;伯封是嫡子,后來繼承了他的 “尹” 姓爵位。
這故事《琴操》里記著,雖帶點傳奇色彩,但也讓這位 “詩祖將軍” 多了幾分人間煙火氣:原來再厲害的人物,也躲不過家長里短的煩心事。
兮甲盤
重現人間的兮甲盤,現在成了國寶。盤上的銘文,字字都跟《詩經》里的句子能對上茬。
您看 “王命甲政司成周四方積”,對應《江漢》里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您讀 “敢不用命,則即刑撲伐”,呼應《常武》中 “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這哪是銅盤?分明是西周的 “詩史互證” 活化石。王國維說 “甲與吉通用”,這盤上的 “兮甲”,就是《詩經》里的 “尹吉甫”,一個名字,兩種身份,藏著多少文武雙全的故事。
尹吉甫這輩子,活得那叫一個 “圓滿”: 鐵馬冰河護過社稷,筆落詩成耀過千古,連身后都成了各地爭搶的 “文化符號”。
尹吉甫插畫
他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從不是只會打打殺殺的莽夫,而是能拿起刀槍保家衛國,也能放下戈矛擁抱人間煙火的人。
就像他編的《詩經》,既能唱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也能吟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剛柔相濟,才是真性情。
千百年后,兮甲盤的銅銹里,仍藏著他北擊獫狁的馬蹄聲;《詩經》的字里行間,還飄著他南征淮夷時采集的稻花香。
這位 “中華詩祖” 兼 “護國將軍”,早把自己活成了一段傳奇 :鐵馬是他的風骨,詩句是他的靈魂,而那片他守護過的江山,至今還在吟誦他留下的篇章。
這正是:“一身文武定乾坤,半冊詩經藏日月。千秋風流誰堪比?銅盤刻名,青史留魂。”
參考資料:
《詩經》
李任. 淺談《詩經》的成書方式及尹吉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華中人文論叢. 2014, 5 (1): 124–127.
湖北房縣:被塵封的“中華詩祖”尹吉甫. 炎黃風俗網. [2020-01-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