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背景與戰略定位 (一)國家戰略疊加機遇
常德作為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在國家戰略中承擔著重要角色。《規劃》明確提出,常德將建設成為長江中游地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中心城市以及宜居韌性智慧的山水靈秀之城。這一定位不僅呼應了國家 “雙循環” 發展戰略,更結合了本地 “一個中心、兩個樞紐、三個基地” 的城市發展目標,旨在通過空間重構提升區域競爭力。
(二)人口與經濟現狀挑戰
當前,常德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與經濟結構轉型的雙重壓力。數據顯示,全市 60 歲以上人口占比達 25%,90 歲以上老人數量較 2011 年增長 8 倍。同時,2023 年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 12.4%,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力。這種結構性矛盾倒逼規劃必須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一)農業生產格局:一主兩帶多片區
規劃構建 “一主兩帶多片區” 的農業生產體系,以環洞庭湖區為糧油蔬菜主產區,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帶和現代水產養殖帶,并劃定多個農業生產集中優勢區。例如,漢壽縣重點打造環洞庭湖農業強縣,澧縣建設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這種布局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推動了農業現代化。
(二)生態保護格局:一心一屏兩廊多地
生態保護以 “一心一屏兩廊多地” 為核心,西洞庭湖作為生態保護核心,武陵 - 雪峰山為生態安全屏障,沅江、澧水為生態廊道,同時保護多個自然保護地。近年來,沅江流域(武陵片區)通過水岸修復、生物滯留設施建設,水質從四類提升至三類;西洞庭湖清除歐美黑楊后,濕地生態功能逐步恢復,成為候鳥棲息地。
(三)城鎮開發格局:一主一副四帶五極
城鎮開發形成 “一主一副四帶五極” 格局,以武陵區為核心,鼎城區為副中心,沿沅江、澧水等交通軸線發展四大城鎮帶,并培育五個增長極。例如,常德高新區通過 “標準地 + 承諾制” 模式,盤活閑置土地 751 畝,推動中聯重科等重大項目落地。這種多中心、網格化布局有助于緩解中心城區壓力,促進城鄉融合。
三、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構建 (一)交通網絡:內暢外快雙循環
規劃提出 “一樞紐四通道” 鐵路格局,建設常德高鐵樞紐,接入廈渝、呼南等國家干線鐵路。高速公路形成 “五通道六連線” 網絡,水運打造 “一港兩區三航道”,并推進桃花源機場升級為干線機場。中心城區構建 “一環一橫八射” 快速路網,規劃至 2035 年綠色交通出行率達 75% 以上。
(二)公共服務:15 分鐘生活圈
公共服務以 “15 分鐘生活圈” 為目標,優化教育、醫療、養老設施布局。教育方面,2023 年新增公辦學位超 7000 個,并推進《常德市城區中小學校幼兒園布局專項規劃(2022—2035)》。醫療領域,28 家二級以上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9 家醫院開設養老中心,構建醫養結合服務體系。
四、生態保護與修復 (一)重點工程與資金保障
規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涉及 15 個子項目,爭取上級投資 9.15 億元。例如,澧縣石煤礦區通過截排導流、生態復綠,將廢棄礦區變為農田和森林;西洞庭湖通過水系連通與面源污染攔截,恢復濕地生態功能。財政部門建立資金監管平臺,確保資金使用效率。
(二)生態價值轉化
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相結合,例如澧縣天供山森林公園發展森林康養、旅游項目,帶動周邊農戶年增收超 10 萬元;西洞庭湖候鳥公園年接待游客 1.4 萬人次,形成生態旅游產業鏈。這種 “生態 + 產業” 模式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五、產業空間與經濟發展 (一)園區體系:雙核引領八園協同
產業布局以 “雙核引領、八園協同” 為框架,常德經開區和常德高新區作為國家級園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八個省級園區聚焦特色產業,如津市生物發酵、漢壽農產品加工。2023 年,園區畝均產值增長 3.9%,畝均稅收增長 15%,主特產業收入占比達 70%。
(二)土地利用創新
通過 “標準地 + 承諾制”“彈性年期出讓” 等政策,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例如,常德高新區通過二次招商盤活閑置土地 787 畝,推動銀嶺冷鏈物流等項目落地。同時,規劃明確工業用地容積率不低于 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實施保障與公眾參與 (一)政策與制度保障
規劃建立 “多規合一” 協同管理平臺,消除 3 萬多個空間矛盾圖斑,并嚴格落實 “三區三線” 劃定成果,確保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645.12 萬畝,生態保護紅線不低于 3173.75 平方公里。財政部門通過專項資金監管平臺,實現生態修復資金全流程監管。
(二)公眾參與機制
規劃通過公示、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累計召開協調會 200 余場,確保公眾訴求納入規劃。例如,在西洞庭湖生態修復中,當地居民參與項目設計,推動濕地保護與社區發展相結合。
信息來源
- 常德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文件
- 國家自然資源部政策解讀
- 《常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文本
- 常德市統計局《2023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