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加拿大總理卡尼在安大略省漢密爾頓的一家鋼鐵廠內,揮起貿易大刀——宣布自7月底起,對所有含“中國熔煉或澆鑄成分”的鋼鐵產品加征25%的附加關稅。他同時宣布,未與加拿大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鋼鐵出口量若超過2024年一半水平,超出部分將征收50%關稅。
這一刀砍得“精準”。政策設計三重殺招:出口量直接縮水至去年一半、產業鏈上專盯“中國熔煉”成分、就連簽了自貿協定的盟友多賣鋼也要罰50%。
諷刺的是,就在卡尼宣布政策的前一天,特朗普政府發來一封“加稅警告信”,赤裸裸地威脅:8月1日起,加拿大輸美商品將面臨35%的全面關稅,除非“在美建廠生產”。
美國早已對加拿大鋼鋁征收50%懲罰性關稅,對汽車征25%關稅,甚至計劃對銅產品征50%關稅——而加拿大正是美國最大的銅供應國。
面對如此重壓,卡尼政府選擇的不是抗爭,而是轉身將壓力轉嫁給中國。
加拿大政府口口聲聲加稅是為了“保護本土產業”,但海關數據卻揭穿了謊言。2024年,加拿大進口鋼鐵總額超過160億美元,其中近50%來自美國,中國鋼材僅占約10%,總量680萬噸。
對中國而言,加拿大市場不過九牛一毛。中國2024年鋼材出口總量超過8000萬噸,對加出口占比不足10%。“保護本國鋼鐵業”的托辭在數據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加拿大鋼鐵協會聲稱“中國傾銷”的指控被現實數據徹底拆穿。連加拿大鋼鐵巨頭都私下吐槽:“加稅救不了鋼廠,只會讓造汽車、蓋房子的成本更高!”
卡尼政府很清楚真正的問題所在。美國6月宣布將鋼鐵和鋁進口關稅從25%提高至50%,加拿大已遭受慘烈沖擊。但面對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加拿大卻選擇將矛頭轉向東方。
加拿大陷入了一個自我撕裂的戰略困局。經濟上深度綁定美國——對美出口占70%,政治上唯白宮馬首是瞻。但當特朗普變本加厲時,加拿大卻無力反抗。
2025年4月美國關稅戰啟動后,加拿大對美出口暴跌15.7%,貿易逆差飆升至71億加元,創下歷史峰值。就業市場連續四個月萎縮,制造業、運輸業崗位大量蒸發,經濟支柱省份安大略、魁北克成為重災區。
安大略省的鋼鐵工人最近天天上街舉牌:“特朗普搶飯碗,政府快救命!”卡尼政府只能一邊加關稅擋外國貨,一邊砸錢給工廠續命:10億加元“鋼鐵救命基金” 塞給企業搞技術升級,7000萬加元培訓失業工人。
這種“經濟軟骨病”癥狀明顯:既不敢得罪美國,又舍不下中國市場,最終只能選擇對中國“捅刀”。
中方早已準備好反制措施。中國商務部亮出四記重拳:啟動全球首個“反歧視調查”,系統性審查加方政策合法性;對加拿大油菜籽發起反傾銷調查;對加拿大化工產品同步啟動反傾銷調查;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這些措施直擊加拿大經濟命脈。中國是加拿大油菜籽最大出口市場,占其出口總量的70%,年貿易額超40億加元。當中國轉向歐盟、澳大利亞尋找替代貨源后,加拿大農場主的油菜籽堆積滯銷,價格暴跌30%。
更令加方措手不及的是,就在卡尼宣布關稅政策的當天,澳大利亞農業行業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可能與澳大利亞達成協議,允許澳大利亞供應商試驗性地向中國運送15萬至25萬噸油菜籽貨物。
新斯科舍省的龍蝦漁民同樣陷入困境——原本每星期往中國發集裝箱,如今漁船停在港口生銹。
整場鬧劇中,最諷刺的一幕發生在吉隆坡。就在卡尼宣布加稅前5天,加拿大外長阿南德緊急約見中國外長王毅,低聲下氣說要“恢復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并稱“希望以建設性、務實的方式處理分歧”。
話音未落,加拿大國內就亮出另一副面孔。短短數日之內,外交表態和實際政策發生重大偏離,讓人很難不懷疑這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雙簧”。
安大略省政府更不買聯邦政府的賬——省政府剛和中國簽了渡輪采購大單,聯邦官員卻跳腳罵:“為什么不買加拿大船?!”
加拿大前駐華大使圣雅克坦言:“我們和美國經濟一體化,不得不站在美國立場上”,卻未料到代價如此沉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